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材解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安徒生出生于丹麦中部的小城市欧登塞。父亲是一个穷苦鞋匠,曾在拿破仑军队中当过雇佣兵。父亲死后,母亲靠洗衣度日,祖母有时还上街行乞。因家境贫寒,安徒生幼年未进过正规学校,14岁独自去哥本哈根,在剧院里打杂。后来在一些艺术家帮助下,获得了助学金,才正式上学。他刻苦学习,终于从文盲变成了作家。

在17岁那年,安徒生发表了诗剧《阿尔夫索尔》,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安徒生写过一些剧本、小说、游记和诗歌,但他的主要作品是童话。他的童话立足于现实生活,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作了168篇童话故事。安徒生在《我的童话人生》中写道:“我的文字,完全是我跟小孩子讲故事的表述口吻,我渐渐得出结论,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喜欢这样的文字风格。孩子们最喜欢童话里描写的哪些花里胡哨的装饰,而另一方面,成人则对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更感兴趣。把童话变成孩子和成人都能看的读物,我相信,这也是今天任何一位童话作家的写作目的。他们找到了开启童话的大门,领悟了童话的精神。”《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喜欢的童话作品之一,作为教材内容,有着以下3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课文结构清晰,首尾相互照应。课文共有1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事的起因(1—4自然段),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第二部分是故事的经过(5—9自然段),写了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第三部分是故事的结果(10—11自然段),写小女孩冻死在街头。文章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人物是小女孩。写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又冷又饿,坐在一座房子的墙角,不敢回家。文章结尾写了故事的结局,时间是第二天清晨,地点还是在这座房子的墙角,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了。对于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而故事结局却是小女孩的悲惨死去,快乐的节日氛围更突出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故事首尾相互照应,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是想象丰富生动,虚实交替呈现。课文从第5到第9自然段写了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了奇妙的幻象。小女孩每次产生的幻象都是与她现实的生活密切联系的,她幻想暖和的火炉是因为她非常的寒冷,她幻想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极度的饥饿,她幻想美丽的圣诞树是因为渴望得到快乐,她幻想慈祥的奶奶是因为她缺乏疼爱,她幻想跟着奶奶一起飞走是因为她想到一个没有痛苦的地方。这一虚一实交替呈现,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让读者产生怜爱之情。每一次的幻想内容结构相同,先写小女孩擦燃了火柴,然后写小女孩产生的幻想,最后写火柴灭了,小女孩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每次幻想的内容丰富生动,富有画面感。如第一次擦燃火柴,“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同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想象的内容奇特而又美好,一根火柴的热量让小女孩感受到大火炉的温暖;想象的情感真切而又细腻,小女孩把小手拢在火焰上,竟然让她感到暖烘烘的,舒服极了;想象的语言生动而又形象,“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奇异的火光”“闪亮的同脚和铜把手”,这些描写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三是人物命运悲惨,故事凄美感人。文章中多处写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第一部分中,对小女孩一双拖鞋的描写,穿着妈妈的拖鞋,被两辆马车冲过来跑掉了,一只找不到了,另一只被一个男孩拿跑了;对小女孩一双小脚的描写,“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对小女孩卖火柴的描写,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害怕爸爸打而不敢回家。这些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小女孩命运的凄惨,一方面为下文的幻想打下了伏笔。第二部分中,对小女孩动作、心理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小女孩的不幸与可怜。“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生活来源,一根火柴对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珍贵的。第一次擦燃火柴是因为太冷了的缘故,给她带来了幻象,带给她片刻的幸福和欢愉,所以后面她不假思索地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表达了小女孩强烈的内心需求,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能成为现实,永远不消失。尤其是慈爱的奶奶,她不惜擦燃“一大把”火柴想留住幻象中的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小女孩内心的独白,表达出小女孩的痛苦、无助与渴盼,让故事充满着凄美,令人感动无比。

教学目标:

1.认识“旧、饿”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几、晃、喷”,会写“柴、冷”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描写小女孩幻想与心理的句子。

3.朗读课文,体会小女孩想象的奇妙,体会小女孩美好的愿望与不幸的遭遇。

4.能讲述故事,在讲述故事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体会小女孩想象的奇妙,体会小女孩美好的愿望与不幸的遭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模块一:名著导入,感受童话

活动1:名著导入,感受童话

1.名著导入: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一起阅读《安徒生童话》这本书,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送给全世界孩子和大人共同的礼物。你读过《安徒生童话》中哪些故事?说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人物。(学生交流阅读收获)

2.介绍作家:是啊,善良的拇指姑娘、历经磨难的丑小鸭……我们在读这些故事的时候,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悲伤。安徒生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童话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

(1)出示安徒生相关内容与照片,让学生读一读。

安徒生出生于丹麦中部的小城市欧登塞。父亲是一个穷苦鞋匠,曾在拿破仑军队中当过雇佣兵。父亲死后,母亲靠洗衣度日,祖母有时还上街行乞。因家境贫寒,安徒生幼年未进过正规学校,14岁独自去哥本哈根,在剧院里打杂。后来在一些艺术家帮助下,获得了助学金,才正式上学。他刻苦学习,终于从文盲变成了作家。在17岁那年,安徒生发表了诗剧《阿尔夫索尔》,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安徒生写过一些剧本、小说、游记和诗歌,但他的主要作品是童话。他的童话立足于现实生活,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作了168篇童话故事。

(2)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3.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读读《安徒生童话》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起来到那个大年夜,来到那个又冷又黑的晚上,去体会小女孩那奇妙的幻想。

【思考:本单元是童话单元,本册“快乐读书吧”安排的必读内容是《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一课。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本册阅读书目,让学生说说阅读《安徒生童话》的感受与收获,体会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即一边读一边想象,把自己想出成故事中的主人公,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悲伤。这样为阅读本篇课文奠定方法与情感的基础。

模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1:自主朗读,读通课文

1.自读要求: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拼音读准课文的生字与注音字。

(2)标出自然段,说说课文写了小女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故事,结果怎样。

2.自主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自读要求进行自主学习。

3.小组交流:同学们自己朗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内容,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同学们通过小组交流,你们觉得哪些生字的字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相机出示生字词。

第一组:火柴、擦燃、蜡烛、可怜、告诉。

(“柴、烛”读翘舌音,“诉”读平舌音,“燃”读前鼻音,“蜡、怜”读边音。)

第二组:挣钱、几乎、明晃晃、喷香、打成卷、划出。

(加点的字都是多音字,让学生读准词语中的读音,然后再用另外读音组词,如:挣扎、几个、晃动、喷水、试卷、计划,体会不同读音表示不同的意思。)

活动2:再读课文,读懂课文

1.出示要求:课文从哪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写了小女孩擦燃了火柴,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再读读课文前面部分和最后部分,想一想写了什么。试着填一填下面的内容,然后再说一说。

在又冷又黑的         (时间),小女孩赤着脚在        (地点)走着,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又冷又饿,坐在一座房子的        (地点)。小女孩擦燃了    次火柴,她分别幻想到了        、        、        、        ,最后和        。第二天        (时间),小女孩        (结果)。

2.自主默读: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3.小组交流:请同学们根据填空内容在小组里交流。

4.全班交流:请一两学生说一说。

【思考: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个模块,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生字的经验进行自主识字,通过小组交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掌握生字的字音。教师预设的两组生字主要是容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字,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加以强调,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任务进行自主默读,根据问题与支架提取主要信息,完成内容填空,练说课文主要内容,从而突破三年级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难点。

模块三: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活动1: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1.出示要求:读读课文第1—4自然段,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

2.自主阅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4自然段,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3.小组交流:让学生围绕要求在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说说感受。

预设1:一双拖鞋。

(1)小女孩很穷,没有自己的鞋子,穿着妈妈的大拖鞋,在寒冷的大年夜,穿着这双大拖鞋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2)小女孩被人欺负,两辆马车向她冲过来,吓得她把鞋跑掉了;男孩子捡到一只拖鞋不仅不给她,还嘲笑她。

预设2:一双小脚

(1)小女孩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2)那么冷的天,又下着雪,小女孩赤着脚,可以想象小女孩是多么的冷。

预设3:一头卷发

(1)小女孩长得很漂亮,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

(2)小女孩顾不上自己的漂亮,她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希望自己能过上一个幸福的大年夜。

预设4:一堵墙角

(1)小女孩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她不敢回家。

(2)墙角很冷,家里和街上一样冷,小女孩没有爸爸的疼爱,也没有家的温暖,非常可怜。

【思考:“品读课文,交流感受”这个模块,一方面是为了达成课后练习3的内容,即“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另一个方面也是为第二课时品读想象部分内容打下基础,让学生学习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模块四:重点指导,书写生字

活动1:观察字形,学会书写

1.这节课,我们要写的生字比较多,哪些字你觉得比较难写?学生交流。

2.重点指导:柴、裙、饿、焰、离。

指导观察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交流。

3.教师范写,讲解书写注意点。

柴:上面“此”部写得扁一些,下面“木”部略宽一些,托住上面部分,撇捺要舒展。

裙:左窄右宽,左边是“衤”,两点不要少;右边“君”的撇要注意穿插。

饿:左窄右宽,右边的“我”写得紧凑一些。

焰:注意右下部的“臼”,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横,先里面,后封口。

离:上边的横要长一点,盖住“凶”,“凶”要写得扁一点儿,笔画要紧凑。下边部分写得宽而扁,稳稳地托住上边部分,第9笔是撇折。

4.书写练习。学生在书上描红一个,临写一个;教师行间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5.评价反馈。围绕要点,学生互动点评;点评后再写一个,与前字对照,力争有进步。

活动2:自主书写,互评反馈

1.出示本课剩下的生字。

2.学生自主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评价反馈。围绕要点,学生互动点评。

思考:本课生字比较多,对于比较难写的或容易写错的生字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把握书写的要点。其他生字采用尝试书写、互动点评的方式让学生自主书写,提高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模块一: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活动1:品读幻想,体会小女孩

1.出示要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来到了一个又冷又黑的大年夜,看到卖火柴的小女孩赤着脚走在街上,她又冷又饿,坐在一座房子的墙角下。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她擦燃了一根火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女孩那奇异的幻象中吧!

(1)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联系课文前面内容,想一想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事物?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2)和小组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读一读。

2.自主阅读:学生根据要求开展自主学习,边读边圈画思考,做好小组交流的准备。

3.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4.全班交流:

预设1:幻想火炉

(1)小女孩擦燃了第一根火柴看到了一个大火炉,因为小女孩太冷了,“小脚冻得红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小女孩擦燃火柴想暖和一些自己的小手,所以她看到了大火炉。

(2)课文把大火炉写得很美好,“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小女孩太希望有个大火炉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和小脚。

(3)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小女孩感到很失望,很难过,要读出小女孩惊奇、失望、难过的语气。

预设2:幻想烤鹅

(1)小女孩擦燃了第二根火柴看到了烤鹅,因为小女孩太饿了,“她又冷又饿”,今天是大年夜,“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她也想和别人一样过大年夜,吃着烤鹅,所以小女孩看到了烤鹅。

(2)课文把幻象写得很奇妙,“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室内的布置很精致,“雪白的台布”“精致的盘子和晚”;烤鹅非常诱人,“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从盘子里跳下来……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3)火柴灭了,烤鹅又不见了,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小女孩又失望了,感到很难过。

预设3:幻想圣诞树

(1)小女孩擦燃第三根火柴看到了圣诞树,因为今天是大年夜,有钱人家都装扮着圣诞树,感受圣诞树给节日带来的快乐。小女孩也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圣诞树。

(2)课文把圣诞树描写得很漂亮,“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3)火柴灭了,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小女孩又一次感到失望与痛苦。

(4)“‘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人要离去了。”读到这里心里十分难受,小女孩不知道要离去的人就是她自己。带着这种惊喜、失望、难过的语气读一读。

预设4:幻想奶奶

(1)小女孩擦燃第四根火柴看到了奶奶,因为小女孩被人欺负,赶马车的人不顾小女孩的死活,小男孩也拿走一只大拖鞋,连自己的爸爸都因为卖不掉火柴而要打她,小女孩希望有人疼爱她,而疼爱她的只有奶奶。

(2)课文把奶奶写得很温和、很慈爱,小女孩看到奶奶非常的幸福,但小女孩也非常的担心,因为有了前面的经验,火柴一旦灭了,就什么也看不到了。读一读,读出小女孩的期盼与渴望。

预设5:幻想跟奶奶一起飞走

(1)于是小女孩擦燃了一大把火柴,想留住奶奶,奶奶的是那样的高大,那样的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小女孩有着奶奶的疼爱,非常满足。

(2)小女孩跟着奶奶一起飞走了,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说明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小女孩被冻死了,读起来既充满着向往,又对小女孩充满着同情。

活动2:品读结局,同情小女孩

1.出示要求:默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同学交流。

2.自主阅读:学生根据要求开展自主学习,边读边圈画思考,做好交流准备。

3.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4.全班交流:

(1)小女孩冻死了,“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感受到小女孩是在幻想中死去,在满足中死去,小女孩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死去,和我们一样大的小女孩是多么的不幸。

(2)两个“曾经”和两个“幸福”,更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幸福,小女孩的幸福只是她的幻想和跟着奶奶到那个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

【思考:本模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达成教学目标“朗读课文,体会小女孩想象的奇妙,体会小女孩美好的愿望与不幸的遭遇”的主要教学环节。在教学中,从学习方法上看,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从学习内容上看,重点抓住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产生的幻想展开,感受小女孩美好的愿望,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设计中做了充分的预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必面面俱到,主要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教师适时点拨。

模块二:讲述故事,表达感受

1.指导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让每一个读者都深受感动。两百多年过去了,安徒生作品中这个充满幻想的孤苦伶仃的小女孩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这么感人的故事要讲给别人听。

2.练习讲述:根据故事的结构练习讲故事。

3.小组讲述:在小组里讲一讲。

【思考:讲故事是第二学段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通过讲故事,一方面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内化,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模块三:拓展阅读,抒发感受

1.朗读诗歌:同学们,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是这样的痛苦,幻想是这样的美好,而结局是这样的悲惨。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有个叫刘倩倩的中国孩子读了这个童话,写下了一首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

(1)自由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刘倩倩

早晨,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中午,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下午,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

把棉衣给她挡风雪,

在一块唱那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那你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2)试着仿写一段,读给同学听,说说你的想法。

如:

爸爸给我一罐糖果,

我悄悄留下许多。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妈妈给我系上围巾,

我一定不把它弄脏。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

2.拓展阅读:同学们,童话王国给我们带来动人的故事、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感受,我们课后继续阅读《安徒生童话》这本书,一边读一边想象,把自己想出成故事中的主人公,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下课。

【思考:在教学的最后一个模块中,让学生读读刘倩倩写的《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这首小诗,这是刘倩倩9岁时在联合国举办的世界儿童诗歌比赛中荣获“菲利亚”金质奖章的作品,发表于《儿童文学》1981年1月刊。刘倩倩这种真挚的、纯真的、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读者,能唤起人们对卖火柴小女孩的同情与爱怜,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这里让学生读一读,仿照写一段,更能深化学生的感受与理解。

(本文选自《小学语文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淘宝网“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旗舰店”有销售)

教学反思:

纵观本篇课文,是按照小女孩卖火柴、擦火柴、冻死街头的顺序来写的,这个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 。小女孩卖火柴是现实,擦燃火柴部分时幻想的;小女孩擦燃部分也是有现实有幻想。因此 ,课堂上我紧扣让学生感悟文本的写法进行教学。

一、紧抓“可怜”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在了解文章内容、理清顺序之后,我就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围绕“小女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一问题默读第一自然段,在书上批批画画,批注感受,学生学得极其投入,他们自读自悟,交流感受,悲惨的小女孩既饥饿、又寒冷还痛苦,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体会虚实结合的写法

在此基础上,我并没有直接学习擦燃火柴部分,而是问学生:“如果把11、12自然段加上,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读一读,看是不是这样?那么,为什么还要写擦燃火柴部分呢?加上和去掉又有什么区别呢?”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小女孩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能不能去掉?

之后,进入擦火柴部分的学习,让学生把小女孩擦燃火柴把看到的用波浪线画出来。之后重点学习第一次擦燃火柴,让学生走进小女孩的情感世界,思考为什么小女孩会看到温暖的大火炉 ?小女孩看到温暖的大火炉的感受是什么?带着惊讶之情读一读这几句话。通过朗读,同学们感受到小女孩激动、兴奋、盼望温暖的感受。学生读完,我马上追问:“火柴灭了呢?”是啊,孩子们,幻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美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这就是虚实结合的写法。教师的总结,升华了情感,交给了写法,一举两得。其它几次擦燃火柴则略讲,带着学生读一读,进而了解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安徒生一生致力于童话创作,写下了168篇童话,而《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让让一个凄美的故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更加感受到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及当时社会的黑暗。

学习这篇课文,紧扣写法进行教学,学生走进了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体悟到了文章的写作方法,感受到了名著的无穷魅力。

赞(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