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号鸟》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展示稿 

执教:邵芳(富春八小)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理解“假”“威风”“扯”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出狐狸和老虎的不同语气。

3.指导书写生字“就”和“物”,机动安排“食、爷、爪”三个字的书写指导。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准备板贴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那就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听: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2.小朋友们,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你从哪里感受到的?那狐狸看到老虎心里怕不怕?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3.窜得这么快的狐狸还是被老虎给逮住了,说明老虎真的太厉害了。但是这么厉害的、凶猛的一只老虎最后却没能吃了狐狸,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贴课题,齐读。

4.课题中躲着两个生字宝宝,瞧第一个生字“假”,平时我们经常读第四声,说放假、暑假、寒假,但在这儿读第几声?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它的朋友,一起读。

5.还有一个生字——出示“威”:虎威指的是老虎很?(出示词语:威风)——生活中你还看到什么也是很威风的?指名多个说。

二、整体感知,梳理字词

1.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你翻开书本97页,再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最后狐狸为什么没被老虎吃掉?计时三分钟。

2.小朋友们读得这么认真,瞧,森林的大门向我们慢慢打开了,虎大王说了,谁能闯过三关,谁就能到达森林的深处和小动物们做朋友啦。你们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好,我们一起出发吧。

(1)出示“第一关”词语:扯着嗓子  爪子   野猪   受骗

哪位小老师能带大家读一读?你们发现红色的字在读音上有什么特点?是的,它们都是翘舌音,你们真厉害!

(2)出示“第二关”词语:骨碌碌一转  纳闷    派人  违抗    一趟   借给

A 直接开火车读行不行?

B 我们来看骨碌碌一转——什么“骨碌碌一转”?谁来转给大家看看?指名上前表演——你们也来转一转眼珠——诶,发现没有,骨碌碌一转时,眼珠围绕一个中心点在打转,一起读读这个词:转眼珠——再看,邵老师在干什么?转圈,也是绕着一个中心点转动——来,一起读读词语。

(3)出示“第三关”词语:神气活现 东张西望 摇头摆尾 大摇大摆 半信半疑

我们发现这些都是?(四字词语)——咱们一起读吧。

3. 哇,小朋友们真厉害,顺利地闯过了三关,授予你们“闯关小勇士”的称号!

4.我们来到了森林的深处,又看到了这一幕情景:饥饿的、凶猛的老虎把狐狸逮住了!诶,通过昨天的预习,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告诉我们,为什么狐狸没被老虎吃掉?指名说——你们同意吗?

三、研读2到5自然段,指导朗读

1.是的,狐狸想办法骗了老虎,那狐狸是怎么骗的呢?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的2到5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狐狸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句子。

2.反馈:你们一共找到了几处?用手示意下(正确答案,两处)。

3.第一处是?出示第一句(第二自然段):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1)齐读。

(2)诶,小朋友变变变——现在你就是那只被逮住的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小狐狸,这时你在想什么?想到了什么办法?但当时你正被老虎死死地抓着,你心里怕不怕啊?你能确定刚想到的这个办法一定能把老虎吓住吗?其他同学,你们是不是也这么认为的?心里很害怕,装作不害怕,于是它故意“扯着嗓子”问老虎。

(3)学习生字“扯”和“嗓”

A 这个“扯着嗓子”,里面有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认识下“扯”——老师这里有一包番薯干,谁能来把它扯开?指名上前演示——你是怎么做才把它扯开的?(很用力)——小结:是的,要两只手用力地拉开,怪不得是提手旁——好的,这块薯干就奖励你,但是得下课才能吃哦。老师这儿还有好多呢,认真的小朋友下课都可以得到奖励。

B 还有一个生字“嗓”——小朋友看,口表示意思,后面的桑表示读音,这是个?(形声字)——来,一起读:嗓,嗓子。

(4)那“扯着嗓子”就是把嗓子拉开的意思吗?那到底是怎么样的?是的,要大声地、用力地把声音拉长——来,哪只小狐狸扯着嗓子问一问?

预设情况如下——

读得好的:哇,够大声、很用力,你还把这个“”字拉长了,真不错——别的同学能不能像她这样用力地“扯着嗓子”,把别的字拉长再来问问?指名——哦,他拉长了音的是“”这个字,也不错,还有不一样的读法吗?指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问一问。

只是用力了:老师发现你很用力地在问了,真不错,能不能把哪个字声音拉长了读,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请你再试试——别的同学,你们能不能像她这样用力地,把别的字拉长再来问问?指名——哦,他拉长了音的是“”这个字,也不错,还有不一样的读法吗?指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问一问。

大声读的:嗯,你读得很大声,但能再用点力吗?有了用力,再看看能不能把其中的哪个字声音再拉长一些?——别的同学,你们能像她这样用力地,把别的字拉长再来问问?指名——哦,他拉长了音的是“”这个字,也不错,还有不一样的读法吗?指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问一问。

读得差的:他很努力地在读,诶,但我们刚才说,“扯”是要用力要拉长声音的,他有没有用力?有没有把个字声音拉长?——是呀,小伙子给点力,再把其中的哪个字声音拉长,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别的同学,你们能不能像他这样用力地,把别的字拉长再来问问?指名——哦,他拉长了音的是“”这个字,也不错,还有不一样的读法吗?指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问一问。

4.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1)来,小朋友们变变变——现在你又变身成虎大王,诶,你听狐狸这么说,你在想什么呀?指名说。

(2)是呀,为什么不敢?有点奇怪的,老虎们,你们是不是都这么想的——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评价点拨:嗯,眉头都皱起来了,看起来真是觉得有些奇怪的,老师建议语速可以放慢一点,因为老虎一愣,呆住了——来,我们一起读。

5.写狐狸的第二处句子是?出示第二处(第四自然段):老天爷派我来做你们百兽的首领,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1)这里有三个生字,先看生字“派”:诶,这里是指谁派谁干什么呀?

(2)句子中还有个词,出示:违抗——请一起读——“违抗”的意思换一种说法就是?(不听话)

(3)咱们一起来读狐狸的这段话。

(4)小狐狸们,你们用这样的语气说,我作为老虎并不太相信,那该怎样读才能让我相信呢?同桌讨论并试读。

预设情况如下——

生说要大声朗读:嗯,这是必须的,大声地说才能吓住老虎。还可以怎么读?

生说要读得凶一点:凶一点的表情是怎样的?指名演示——有点吓人的哦,但如果把这几个词再重点强调下(显红词语:老天爷,首领,多大),可能会更有味道。

生说要有动作 :那你加上动作试试?

(5)你们读得那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试试了——师范读——生齐读。

6.出示第五自然段

(1)老虎老虎,狐狸这么凶狠狠地说,这时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同桌说,指名说。

(2)是的,老虎就这样被蒙住了。那故事接下去又会怎样发展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指导生字书写

1.下面要进入我们的写字时间了,写字之前,我们先来动动手指,做做手指操吧。

2.多么有趣的手指操啊,瞧,都把两个生字宝宝给吸引过来了——出示:物,就

(1)我们发现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出示宽窄示意框:“物”是左“”右“”?“就”是左“”右“”?

(2)物字当中有一个新偏旁——出示:牛字旁——它跟“牛”字有什么不一样?是的,牛字旁很有礼貌,瞧,它抬起脚,把位置让给撇,右边的撇就可以穿插到提的下面了——诶,咱们再来看看这几个撇有什么特点?(边说边圈出辅助线)是的,就像我们小朋友排好队,前面短,后面长,中间距离要一样。

(3)我们发现“就”字的哪部分也像牛字旁一样有礼貌?(京的右半部分收拢)——对,京字旁也把位置让给右边的撇,注意,右边的短横特别短,跟口的横是好朋友,左右对对齐。

(4)师范写,边写边提示:

牛字旁写得窄窄的,提画收笔不过横尾,短撇起笔略低,横折斜钩的起笔靠近撇尖,两撇排好队。

京字旁收紧写,斜点拎高让撇画,右横要短,撇画要舒展,竖弯钩,收一点。

(5)生练写,师巡视,表扬姿势端正的同学

(6)展示点评(点评维度:运笔和结构)——矫正写。

3.小朋友们写得那么认真,还有几个生字宝宝也迫不及待地跑来了呢!出示“食、爷”

(1)你们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2)老师还有两个小小的提示:

食的最后一笔是长点,就像一颗小米粒,不能落到地上弄脏了哦,所以下端是竖提(出示下端辅助线)。

还有这个爷字,下面部分就像老爷爷拄着的拐杖,横折斜钩是拐杖头,小小的,记住了吗?

(3)听我们说得这么热闹,瞧,哪个调皮宝宝也来啦?出示生字“爪”——提示:爪字中最调皮的就是这个捺,瞧,起笔点一点都不老实,它是从哪里起笔的?(起笔靠近竖画头部)——瞧,调皮的它还把捺脚抬得高高的,看清了吗?

(4)这三个字,请你自己描一个写一个。

4.生直接练写,点评,矫正写。

5.小结。

【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展示稿 

参与设计     凌海燕(实验小学)  裘陈丹(灵桥镇小)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演一演“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等词语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

3. 指导书写生字“神、活、猪”。

【教学难点】

理解并演一演“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板贴,头饰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故事,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故事——狐假虎威(生齐读)。

2.看板书回顾故事——

师引说引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狐狸被老虎——指板书,生:逮住了;可是,它眼珠子——指板书,生:骨碌碌一转——想了个办法骗老虎,它(指板书,生:扯着嗓子)——说(出示句子,生齐读“你敢吃我?”)——老虎(指板书,生:一愣)——说(出示句子,生齐读“为什么不敢?”)——狐狸说(出示句子,生齐读)——老虎被(指板书: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3.这时,狐狸会怎么想呢?咱们不急着回答,请你读读课文的第6小节,联系狐狸的动作去想一想。

二、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1.出示段落,学生自由读。

2.交流反馈——

(1)师:你们关注到了狐狸的哪个动作?(标红“摇了摇”)从“摇了摇尾巴”这个动作,你们猜到狐狸在想什么呢?指名说。

(2)小结过渡:是啊,狐狸想到自己的话居然把老虎给骗住了,很得意呢!他想继续骗老虎,带它去百兽面前耍耍威风!(标红“威风”)

3.指导朗读——

(1)你能读出狐狸的威风吗,自己试一试——学生自由读。

(2)指生读并评价。

预设1:你强调了“威风”这个词,很好。还有强调不同词语的不同读法吗?指名读。

预设2:老师有个建议,如果你把红色的两个词加重语气,肯定能读得更好!再试一试。

(3)其实,如果强调“走一趟”“我的”这些词,也能读出狐狸的威风。现在,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三、随文尝试表演

1.那么,狐狸会怎样在老虎面前耍威风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森林大剧场”,先来看看他们该演些什么吧。请你仔细读读7、8两个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狐狸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老虎的句子。(出示7、8两段)

2.指导表演狐狸的动作并指导朗读——

(1)刚才大家很仔细地在读在划,相信你们一定有了自己的发现。谁找到了描写狐狸的句子?(指生读,标红)追问:你认为要想演好狐狸重点要演好哪些词语呢?(相机板贴学生说到的重点词: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大摇大摆 )

(2)重点理解“神气活现”:“神气活现”是什么样子的?谁来演一演?指名上前表演——你们觉得他演得怎么样?指生评价——师点拨评价,并示范动作:你看,昂头挺胸,一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表情,演得可真是神气活现——我们一起站起来演一演。

(3)“摇头摆尾”和“大摇大摆”该怎么演呢?我们一起边读词语边演一演——师示范动作,指导表演。

(4)现在你们能演好这只狐狸了吗?我们同桌之间来比一比演一演。

A 左边的同学起立当小演员,同桌转过来仔细看,看完后评一评你的同桌演得怎么样。老师来读句子。开始表演喽,演员准备!——同桌评一评——师评价: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小演员一边笑一边演,看上去很不投入,这样的演员是不合格的!同桌一定要提醒他。

B 现在换一换,右边的同学来当演员,同桌当评委,还是由老师来读句子。好,演员准备,评委准备!开始喽!——请同桌评一评——师评价:嗯,这一组演员一个都没有笑场,演得好多了。

(5)刚才我们把这只神气的狐狸演得很好,那么你能通过朗读来读出狐狸的神气吗?(指生读,评价,再指生读——男女生读)

3.指导表演老虎的动作并指导朗读——

(1)描写老虎的句子你找到了吗?(指生读,标蓝)那演好老虎得抓住哪些词语呢?(指生说,板贴词语: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2)重点理解“半信半疑”:半信半疑就是有点什么又有点什么的样子——这个四字词语该怎么演呢?指生上台试一试——点拨评价:他托着腮,挠挠头,皱着眉头,好像觉得有点对,又好像觉得哪里不对,把半信半疑的样子演得特别好——我们一起来试试。

(3)东张西望怎么演?我们一起试试——师追问:老虎老虎,你东看看西看看地在看什么呀?指名说。

(4)现在,同桌要再来比一比谁把老虎演得更好了!这一回右侧的同学先来演,左侧的同学仔细看。准备开始!——同桌评价——师小结:看来我们的演员训练营里出了很多好演员啊,演得多认真啊!相信左侧的同学也能演得这么棒!来,左侧的演员准备——同桌评价——师小结:看来大家都是非常优秀的演员了,为我们的进步鼓掌!

(5)那该怎么读出老虎的半信半疑呢?谁来试试?指名读,评价:你真会读,声音轻一点,好像老虎正在边看边思考呢——谁再来试试?指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引读第8段——

(1)师指课件引读:看,一只是神气十足的狐狸,一只是半信半疑的老虎,他俩就这样一前一后地走在森林里。森林里的(生: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生: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生:很不一样),都很(生:纳闷)——师:诶,纳闷的意思就是?(奇怪)

(2)说话练习(指名说)

小兔很纳闷,它皱皱眉头,奇怪地想:咦,……

野猪也很纳闷,它挠挠脑袋,惊讶地说:呀,……

其他小动物又在想什么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3)小动物们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生:一只大老虎!)——指名读;师:注意看,这是什么标点符号?(感叹号)是的,语气加重,速度加快!——指名多个,一起读——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生:撒腿就跑)——能跑多快就跑多快,你有没有害怕地撒腿就跑的时候呢?指名说。

5. “森林大剧场”汇演——

(1)(PPT呈现剧场,音效)现在我宣布“森林大剧场”要正式开演啦!谁来当狐狸?谁来当老虎?这是你们要走的林中小路,要一直走到小动物们看到你们被吓跑为止哦!

(2)其他同学任务艰巨,既要读旁白(看,这些黑色部分就是你们要读的),还要当森林里的小动物,演出他们的纳闷和害怕——第八段老师来给你们读。

(3)准备好了吗?诶,最后再提醒你一句,要想演出成功,最重要的是?(不准笑!要投入)祝你们演出成功——来,森林大剧场《狐假虎威》现在开始。

6.小朋友们你们演得太好了!我知道大家都还想演!那么课后,咱们小组合作再去好好准备,下一次班队课上来比一比哪个小组演得最好。你们可以这样去分工(出示PPT)。

四、引读第9自然段,揭示寓意

1.看到小动物们都被吓跑了,老虎?(出示句子,板贴:信以为真)其实?(出示句子 :他受骗了。)

2.真相是什么呢?找到文中一句话来回答——出示句子,学生齐读——用一个四字词来说,就是?(狐假虎威)假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呢?(借)

3.看板书回顾并升华寓意:你看,可怜的老虎从“一愣”到“蒙住了”,又从“半信半疑”到“信以为真”,就这样一步步地被狐狸骗倒了。但是,狐狸能用这个办法骗过所有的老虎吗?是的,总有一只聪明的老虎会知道其实狐狸是在骗人,他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本事。我们小朋友要有真本事,下面,我们就来练练我们的真本事吧!

五、完成《课作》中的选择题

1.来,打开课堂作业本,完成第4题,看看这些词语你会用吗?

2.学生自由完成——师生共同反馈——有错的改一改。

六、学写生字“神、活、猪”

1.嗯,掌握词语的本领不错,那么生字书写的本领怎么样呢?老师也要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写的是这三个生字——出示:神,活,猪。

2.提示结构异同:这三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的,但也有点不同之处,“活”和“猪”中有笔画穿插,而“神”字的竖刚好压在竖中线上,没有穿插。

3.重点指导“神”的书写——

(1)神字当中有一个新偏旁是?(示字旁)

(2)师边范写边提示示字旁的书写要点:大家看,这个示字旁可真是神气十足啊!瞧他的头抬得高高的,风衣(撇画)长长拖在后;腿(竖画)站得直直的,小手(斜点)合拢放在前。

(3)右半个字要注意笔顺和位置。师范写的同时,指名说最上端和最下端。

4.指名说活和猪字的上下两端和压线笔;师再提示:活的竖要打斜,猪的上下两竖不对齐,下面这一竖要靠近竖中线。

5.生练写——点评(评价维度:呼应指导要点)——矫正写。

七、推荐阅读《中国寓言故事》和小古文《狐假虎威》

1.其实,狐假虎威是一个寓言故事,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拔苗助长,小朋友们课外可以去好好读读《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

2.最后,老师还要告诉大家《狐假虎威》这个故事改编自一篇小古文,在我们学校的《经典诵读》的教材上就有。课后,大家可以去比较着读一读。

【板书设计】

《寒号鸟》教学反思

就是这样一只叫鸟不是鸟的小动物带来了一篇经典的文章,就是这样一篇经典的文章里藏着许多语文密码……这就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一则民间故事《寒号鸟》。本文通过运用对比手法的描写,叙述了寒号鸟和喜鹊对待垒巢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的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一、把握课标,降低难度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但是在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所以,在备课前我就多次翻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以学生的认知基础来设计适合低年级学生接受的教学。经过多次尝试并和组内老师探讨,最终我把这节课的教学放到以表演法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感悟理解。

二、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第一学段的孩子对任何有兴趣的事情都有好奇心,因此我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看图片再提出疑问:咦,这明明是一只鼠类的动物,名字里怎么有一个鸟字呢?就这样引发了学生的极大好奇心。通过图片引导学生知道寒号鸟竟然不是鸟,他因身上长有能像鸟儿一样滑翔的膜,又因为他特别怕冷,一到冬天就冻得整夜整夜的号叫,所以人们给它取名寒号鸟,其实他的真名叫鼯鼠,是哺乳类动物。就这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引出课题。

三、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课堂应该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课堂,更应该是学生自由展示的课堂。为了让学生弄明白“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而寒号鸟却冻死了”这一贯穿全文的问题,我首先让孩子们在文中找出天气变化的句子,利用课件播放初冬,寒冬以及深冬不同风声,让学生感受天气的变化,为下文做好铺垫。其次抓住文中喜鹊和寒号鸟的两次对话为学生“搭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喜鹊的两次劝告和寒号鸟的不以为然,并为学生准备了两个动物头饰,这样学生在“舞台”上很快就就进入了角色,边读,表演,越演越入境,越演越入情。孩子们在读中感悟着,在读中理解着。

虽然这是一节校本教研课,但是在通过组内老师们的共同探讨,说课,试课,磨课中,让我在语文教学中成长了许多,也坚定了语文教学的方向。语文教学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我们长期不断的学习,积累,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魅力无穷。

编辑:赵富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