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诸葛亮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出师表》创作于蜀汉建兴五年(227年),当时诸葛亮率军驻扎在汉中,准备北上攻打魏国,行前上书此表。全文以恳切的言辞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项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形势,强调兴复汉室的重要性,并表达了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诸葛亮在文中提到,亲贤臣、远小人是国家兴衰的关键,并推荐了多位贤臣,希望刘禅能够采纳这些建议,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
第一部分(第1-5段):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三条建议。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段):分析了不利和有利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三层(第3-5段):推荐文臣、武将中的贤良,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亲贤远佞),这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广开言路”意在“亲贤臣”,“严明赏罚”意在“远小人”。
第二部分(第6-7段):追叙往事,表达了“兴汉室”的决心和“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第三部分(第8-9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对“已”,承“讨贼兴复之效”;对“贤臣”,扬“兴德之言”;对“后主”,行“自谋”之宜。各方面的职责分明,要求明确,此情恳切,表达了诚挚的希望,显示了作者对自己和对朝廷诸臣的严格要求。最后十二个字,再一次流露出出师前复杂的心情和对刘氏父子的深情。
指出先帝创业艰难,希望后主发愤图强,继承父志,复兴汉室
(1)以议论为主,陈述意见提出政治主张,兼记叙身世,追随先帝的原因,以身许国的经过,字字句句蕴含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有极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提先帝蕴含对先帝知遇之恩德无限感激,提陛下以父辈的真挚感情反复规劝,再三嘱咐
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 ―――归结责任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对诸葛亮的惋叹。你还知道跟诸葛亮或《出师表》相关的诗文名句?试写出一二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计划得以实现。
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哪一条是主旨所在?为什么?
这样才能让后主认识到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使命。
(只有以广开言路为基础,用赏罚分明的手段,方可达到亲贤远佞的目的。)
本文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起笔凝重,予以人警醒,在分析不利的形势后又引出有利的主观条件,即使后主意识到形势的危急,又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
表现刘备的知遇之恩和对他的极度信任,说明了创业维艰,表达了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情,希望后主支持北伐。
对先主刘备的怀念,感激之情,以及对刘氏父子的效忠之情。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