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读读佛经,可使心情舒畅,减少妄想,不失为一种内心修行的好方法。
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金刚经》
人生短暂,放眼天地宇宙,几十年的光阴也在朝暮之间,不必执着于眼前的梦幻泡影了。
未来心不可得。
——《金刚经》
当你没有想过去发生的种种难堪,也没有为未来会出现的各种情况而担忧,也没有刻意强调现在要去做什么。
只是安静听春风吹拂树叶的声音,看阳光洒落地面的光影,在这一瞬间,脱离了过去心,脱离了未来心,也脱离了现在心。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心经》
既然是在因缘和合而生,那在未生之前就本来没有此物,在既灭之后也没有此物。在此物生后灭前,只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一个幻想而已。
无须执着于事物的假象,要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达到转迷为悟、离苦得乐的境界。
——《佛典》
这是禅宗的境界,佛学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不得不提到佛学上的一个故事。
佛在灵山,众人问法。佛不说话,只随手拿起一朵金婆罗花,示之。众弟子不解,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只有他悟出道来了。宇宙间的奥秘,不过在一朵寻常的花中。
“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寻常事物中。世界在哪里,就在那一枝一叶上。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金刚经》
《法华经》有一重要譬喻——“化城喻”,有一队商旅要到远处去取得珍宝,畏惧荒无人烟的恐怖道路,队伍有一位智慧高师幻化一座巨大而繁华的城市供人们休息,渐渐地人们沉迷安逸,早忘了寻求珍宝的使命。
如果能守住本心,在看见这些虚幻的表象的时候不被迷惑,便算大智慧了。
——《六祖坛经》
若离风则幡不曾动,若离幡则不见风动,若离心则不知何为动。悟者谓一切从心起,心不起则一切不起,心不动则一切不动,故说心动,亦为悟语。
心静,便见万物波澜不惊。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偈》
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佛性存在一切事物之中,即是如此,也没有什么红尘俗世,更没有尘埃可污染,一切皆是空,包括空本身。
菩提只向内心寻,何苦在世事中苦寻?
任时光穿梭,自修得禅心似水。
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佛说四十二章经》
众生之所以会不断的产生各种忧愁恐怖,无外乎为情爱。
世间有一句自嘲的话说,你爱了,你就先输了。
只要是动了情执,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受制于他人,事实上是受制于自己的那一念爱染和贪执。
——《地藏经》
一个人的好与坏,不是谁说出来的,而是自己做出来的,善恶一念之间,但是所做所为都种下善恶的种子,等待时机,因缘和合而触发。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六祖坛经》
本性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诸佛心。你的本心就是佛,只需用心去体验,其实顿悟就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