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九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选了一组著名作家的经典小说作品,其所涉及的单元人文主题是“少年成长”。本单元的小说有的涉及少年成长这一话题,有的从少年视角观察世间百态的,取材独特而广泛。学习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学会梳理小说情节,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其中,《故乡》以一次归乡经历道尽作者对现实的冷峻思考以及对希望的探寻;《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以孩子的视角写出一家人对叔叔于勒的态度变化,进而讽刺了阶级社会的人情冷暖;《孤独之旅》通过叙述一个孩子远行放鸭的艰难经历,展现了少年突破环境与自我的成长过程。

单元整体设计的情境是为电影《转身之间》的制片人推荐电影故事蓝本,核心任务是“学习小说的叙事手法,并结合生活体验撰写一篇‘成长故事’”。小说与电影故事蓝本都属于叙事文体,两者有相通之处,因此本单元核心任务是写作,需要学生对本单元的三篇小说进行深度研读,学习小说在设计人物形象、编制故事情节、确立主题思想、选择叙事视角以及运用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与方法,从而写出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转身之间》。最后班级通过自主推荐与打分评比等活动,推选出可供拍摄的最佳故事。为完成本项任务,学生除了研读三篇课内小说之外,还需拓展阅读鲁迅、莫泊桑的《示众》《羊脂球》等作品,找到叙事与讽刺手法的共通特征;还可观看教师推荐电影,找到电影拍摄在视角、旁白、心理活动等方面对故事蓝本的需要,以此丰富自己的故事。

学习流程是:第一课段,认真研读并对比三篇课内小说,通过编写人物词典、梳理故事情节和搜集背景资料研读小说主题,读懂好故事“好”在何处;第二课段,对比阅读本单元三篇小说和两篇课外小说,学习能让故事更加精彩的三条锦囊妙计——叙事视角、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第三课段,结合所学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确定适当的主题,发挥想象拟写情节大纲,画人物关系图,撰写自己的成长故事;第四课段,利用评价量表进行自评和互评,在此基础上组织班级的故事选本会,选出最佳故事和故事讲述人。

学习需要分析

一、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作为其中一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强调要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语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段落和经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并“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经典小说作品时,应关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小说主旨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学情研判

1.诊断测试

从《西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本已阅读过的小说中,选取其中一本书,为同学讲述此书中令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情节、一位主要人物以及小说主旨。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107位学生)

(1)故事情节:75%的学生可以选定小说情节进行讲解,但对情节的叙述不够完整。

(2)人物形象:87%的学生分析的人物形象过于宽泛且角度单一,不能结合具体的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小说主旨:85%的学生能够简单讲述小说的主旨,但缺乏结合创作背景以及生活经验体会作品情感和思想内涵的能力。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已有一定的小说阅读积累,但往往停留在内容层面,无法细致深入地分析人物形象和小说主旨。具体情况如下:80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75%)能够叙述情节,但叙述不够完整,容易漏掉一些不起眼的关键情节;93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87%)在人物形象分析方面角度单一,不能很好地结合重要语句和具体情节进行分析;90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85%)缺乏结合创作背景及生活体验理解小说主旨的能力。

三、学习内容确定

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学生的名著阅读帮助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小说阅读经验,但对小说阅读的方法有待完善和提升。本专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小说情节,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旨。因此,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探究小说主旨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1. 能够借助知识卡片与图表等学习支架,分析、简述小说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并通过揣摩具体词句,分析小说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在表现人物形象与小说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2.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寻找生活中的故事素材,选择合适的叙事视角,丰富故事的人物形象,展开想象的翅膀,完成《转身之间》故事撰写,600-800字。

二、思维目标

1. 能通过比较阅读,归纳、概括出小说中设计人物形象、编制故事情节、确立主题思想、选择叙事视角以及运用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与方法,并能将其迁移到写作中去,提升比较、分类的能力;

2.能对生活中的某些情节展开联想和想象,在脑海里构筑画面,并在单元小说学习之后,能运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描写手法展现故事的场景与人物内心,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3.能将小说中的人物或情节与自身生活实际相结合对照,思考并表达小说文体的现实意义,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三、价值目标

1.指导学生查找创作资料、研读小说文本、拓展阅读同作者或同主题小说,探究小说的主旨价值,借此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自身生活与社会现实;

2.在阅读、观察和写作中,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现实思考与少年成长的关系,在写作中寻找成长的精神力量。

【核心任务】

学习小说的叙事手法,并结合生活体验撰写一篇‘成长故事’推荐给电影《转身之间》的制片人。

教学实施

第一课段 

读懂好故事

核心任务:认真研读并对比三篇小说,编写小说人物小词典,梳理故事情节,理解小说主题。

一、学习任务

1.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编写小说人物小词典;

2.阅读并梳理三篇小说,分析情节线索,绘制情节图;

3.揣摩、讨论关键语句的含义及作用,搜集作者创作背景及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主题。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

1.课文材料

鲁迅《故乡》、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曹文轩《孤独之旅》

2.拓展材料

央视纪录片《跟着书本去旅行》第94集旅行笔记——追寻鲁迅少年印记

(http://tv.cctv.com/2020/06/12/VIDEzDoOqDfaJCDOOsIZuS41200612.shtml)

视频:【法国及意西文学】莫泊桑及其创作

(http://haokan.hao123.com/v?

vid=6361602321297657873)

四、完成任务

【活动一】

阅读三篇小说,仿照示例,完成学习任务单一,每位同学至少选择2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进行小说人物词典的编写。

学习任务单一:编写小说人物小词典

小说人物小词典之         

姓名性别
出自
肖像素描
人物关系
典型事件
人物点评

示例:小说人物小词典之 闰土

姓名闰土性别
出自鲁迅《故乡》
肖像素描小时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后来身材增加了一倍,脸已变作灰黄,有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
人物关系儿时迅哥儿家里忙月的儿子,迅哥儿的好友
典型事件1.少年闰土瓜地刺猹2.少年闰土教迅哥儿雪地捕鸟3.少年闰土给迅哥儿讲新鲜事,托父亲带贝壳和鸟毛给迅哥儿4.成年闰土探望迅哥儿时恭敬地叫老爷5.成年闰土送行迅哥儿一家
人物点评淳朴善良、天真无邪的英勇少年,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与热爱,随着年岁的增加,生活的重压埋葬了少年的希望,多子、饥荒、苛税,残酷的剥削与压迫把他变成了一个麻木的木偶人,无力抵抗,无法挣扎。哀民生之多艰,叹命运之悲惨,中国社会里无数的闰土们令人唏嘘不已。

【活动二】

仿照示例,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线索,选择恰当的角度(一个或多个),为其余两篇小说绘制情节图,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学习任务单二:绘制情节图

《            》情节图

示例:《我的叔叔于勒》情节图

【活动三】

揣摩文中的关键语句,观看央视纪录片《跟着书本去旅行》第94集旅行笔记——追寻鲁迅少年印记、视频:【法国及意西文学】莫泊桑及其创作,并参考“资料助读卡”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探讨小说的主题,完成学习任务单三、四。

学习任务单三:

知人论世,探究小说主题

任务单四:

结合生活体验,探究小说主题

五、学习评价

1.每位同学完成任务单一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修改,再择优在班级展示,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本单元三篇小说中所有人物的“信息”,集结在一起,组成“人物小词典”,放在班级图书角,供大家学习;

2.各小组交流学习任务单二至学习任务单四的学习成果,互相借鉴,择优张贴在教室中。

第二课段 

聚焦品故事

核心任务:通过对比阅读三篇课内小说,明确叙事视角、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一、学习任务:

1.研读《故乡》,完成随文批注,把握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及揭示主旨的作用;

2.尝试用不同视角讲述《我的叔叔于勒》这一故事,体会不同叙事视角下的表达效果;

3.梳理《孤独之旅》中的环境描写,体会其创设情境、暗示主旨的表达效果。

二、课时安排:4—5课时

三、学习资源

核心资源:《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

推荐资源:《示众》(鲁迅)、《羊脂球》(莫泊桑) ;

选用资源:

《八月狂想曲》(电影·黑泽明)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电影·托纳多雷)

《小丑2019》(电影·托德 菲利普斯)

四、完成任务

【活动一】

按照提供的四个阶段,找出《故乡》中的心理描写进行随文批注,分析其作用。

学习任务单五:分析心理描写

【活动二】

阅读知识卡片,以故事内的视角任选一故事角色,尝试从其他的角度再次讲述“我的叔叔于勒”这一故事。

提示:可以是船长、于勒、吃生蚝的太太、船上的其他人、一家人的邻居……

完成学习任务单六,看看不同的叙事视角的讲述下,故事本身需要做出怎样的调整变化。

学习任务单六:揣摩叙事视角

【活动三】

故事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填写学习任务单二,概括《孤独之旅》各段情节中的人物状态,找出情绪发生变化时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描写语句。看看这样的环境描写,对情节、人物、主题,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习任务单七:品味环境描写

五、学习评价:撰写“拉片报告”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明确了:叙事视角、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这三个技巧在讲故事中的作用。请你就从这三个技巧出发,任选以下一个课外文本,按照所提供的模板,撰写“拉片报告”。备选文本:

1.《示众》——鲁迅  

2.《羊脂球》——莫泊桑  

拉片报告
姓名课外文本名称
镜头介绍情节概括(请用一句话概括你选择的镜头涉及了哪些情节)
技巧运用叙事视角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叙事分析(这样的技巧在这一镜头中是如何运用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我的理解
优点或不足

第三课段 

创作新故事

核心任务:结合所学及自身经历,进行少年电影《转身之间》的电影故事蓝本撰写。

一、学习任务

1. 以“少年成长”为主题,寻找生活中的故事素材,选择合适的叙事视角,撰写故事大纲,绘制情节图;

2.为自己的故事添加环境描写及心理描写等内容,丰富故事的人物形象,展开想象的翅膀,完成故事撰写。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1.课文材料

鲁迅《故乡》、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曹文轩《孤独之旅》

2.拓展材料

西瓜视频:冯骥才,聊聊小说的创作

四、完成任务

【活动一】回顾你的成长经历,完成学习任务单一:头脑风暴,确定故事选材。

学习任务单八:进行头脑风暴

问题提示我的想法
①对你来说“少年的成长”意味着什么?发生了好的积极的变化?接受了之前无法接受的事情?改掉了不好的习惯……
②这位少年的人物设定是怎样的?他是一个学生?一位运动员?一个工人?出生在怎样的家庭?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③哪个场景或哪个瞬间让少年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成长?一件或几件具体的事?
④哪些人与少年的这种成长息息相关?谁的话或行为启发了他?鼓励了他?谁见证了他成长的过程?
⑤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少年遇到哪些挑战或困境?刚遇到困难时他的感受如何?后来是如何克服的?
⑥获得成长后少年的感受如何?欣喜?苦乐交织?充满信心?感慨不已?

【活动二】绘制情节图,撰写故事大纲,完成学习任务单二:故事大纲。

学习任务单九:撰写故事大纲

《转身之间》故事大纲
内容概括
故事主旨
主要人物及关系
故事背景
情节图(参考课段一中《我的叔叔于勒》情节图)
叙事视角

【活动三】阅读或观看拓展材料,参考示例,在情节图的基础上,用不同颜色的笔补充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以此丰富故事的叙事表达。

示例:

【活动四】成文写作:根据前三个活动的成果,动笔成文,字数不少于800字,在写作过程中可对既定的提纲、框架等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五、学习评价

1.自行完成任务单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互相启发,对比调整后,确定自己的故事选材,完善自己的故事大纲。

2.完成撰写后,再对照故事大纲,初步修改自己的故事。

第四课段 

选本进行时

核心任务:利用评价量表针对已经完成的“成长故事”进行自评和互评,并派小组代表进行推荐,最终评选出“最佳成长故事”。

一、学习任务

1.依据所学,制定标准。综合前三个课段的学习内容,制定出优秀故事的评价标准;

2.参照量表,自评互评。根据标准确定评价量表,学生对照量表和自己创作的故事,进行自评以及小组内互评,选出每个小组的最优故事参加班级总评;

3.推荐故事,班级共评。各小组将组内最优故事在班级选本会上进行汇报展示,全班同学根据讲述情况及故事内容评选最优故事。 

二、课时安排:3 课时

三、学习资源

1.前三课段中整理出的学习笔记;

2.第三课段创作的成长故事。

四、完成任务

【活动一】回顾前三个课段的小说学习与写作,根据表格内提示,完善故事评价标准。

学习任务单十:依据所学,确定标准

【活动二】参照评价标准制定评价量表,并依据量表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打分,然后组内交换互评,两项得分相加最高的作品为组内最优故事。

故事写作评价参考量表

评价要素A级B级C级D级
   基础要素  是否体现“少年成长”这一话题并有明确主旨紧扣话题,并表达出具有一定深意的主旨基本符合“少年成长”话题,主旨明确但较普通未体现出关键词“成长”与主题完全无关
是否有合理、精彩的故事情节情节合理且有一定精彩波澜或矛盾冲突情节合理,具备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情节不完整,或不够合理情节混乱,完全不合理、无逻辑
人物形象是否合理、典型人物形象丰满,且具典型性,能够体现主旨人物形象不够突出,与主旨关联不大人物形象普通,与主旨无关无人物形象
是否具备合理、有价值的环境描写有合理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或体现主旨有价值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但与人物、情节、主旨关联不大有环境描写但不够合理,与小说内容有矛盾无环境描写
叙事视角视角独特,例如:以非人视角展开合理叙述,且视角前后一致视角合理,以某一固定视角展开叙述视角合理,但前后有变化,使故事产生错乱感非叙事文体,无叙事视角
   加分要素人物描写有3种以上人物描写,且描写生动细致,能突出人物形象或主旨有1-2种描写方法运用精彩,能突出人物形象或主旨有1种描写方法运用精彩,能突出人物形象或主旨无描写方法
 个性化亮点: 
注:评价者在对应的层级上标记号,每个A、B、C、D级分别记为3分、2分、1分、0分。其他个性化亮点不分等级,有一条则加2分,最多加2次。优秀13分以上;良好10-12分;合格6-9分;不合格4分及以下。

【活动三】班级召开“少年成长故事选本会”活动,各小组派代表依次推荐本组故事,最后下发原文。班级同学对照评分量表对各组故事进行打分,并根据分数评选出“最佳故事”。

五、学习评价

“最佳故事”已经诞生,请你根据下表标准对自己在选本活动中的表现进行一个自我评价。

选本活动评价量表

序号评价标准等级备注
1能根据前面三个课段的学习内容,制定完整的故事评价标准。☆☆☆☆☆1.完善基础标准,得1-2颗星;2.完善基础标准并补充合理理由,得3-4颗星;3.基础及加分标准均完善并能说明理由,得5颗星。
2能全面、客观、认真地评价自己及组内成员作品,并选出组内最高分故事。☆☆☆☆☆1.对自己作品进行全面评价并算出分数,得1-2颗星;2.对自己及组内成员作品进行全面评价并算出分数,得3-4颗星;3.个人作品在组内得分最高,得5颗星。
3能对作品进行推荐及听取他人推荐进而公平选出全班“最佳故事”。☆☆☆☆☆1.认真听取他组推荐词并对故事公平打分,得1-2颗星;2.能够作为小组代表进行故事推荐,得3-4颗星;3.作为故事推荐员,在推荐时表达流畅生动,有吸引力,得5颗星。

单元整体评价

一、单元设计反思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选了一组著名作家的经典小说作品,其所涉及的单元人文主题是少年成长。学习本单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集中学习小说文体,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以及叙事特点,因此通过为电影创作故事蓝本这一核心任务调动学生阅读小说、学写故事的积极性。为完成任务,学生需要在前两个课段群文阅读课内小说和拓展阅读课外小说了解小说创作的基本特征以及主题思想,再简单了解小说与电影的叙事共同点,在第三课段结合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创作电影故事的蓝本。最后通过自评互评、缩写讲述、推荐评选出最佳故事蓝本。在这一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阅读目标、写作目标与评价目标须一一对应。本单元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学习小说作品进而完成一个故事创作,本质属于以读促写,因此读、写、评三者必须具有一致性。要让学生明确阅读小说关注的核心要素,进而学习利用这些要素尝试创作,最后依据这些要素评价故事。

(二)学习情境与学习内容不可本末倒置。本单元的学习情境是“学生撰写故事并推荐给电影《转身之间》的制片人作为电影拍摄蓝本”,这一情景旨在利用电影叙事与小说叙事的相似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但学习目标的核心依然在小说而非电影。因此切不可在教学中本末倒置,大谈电影而忽略小说。

(三)对学生的故事创作不必要求过高。本单元是初中语文教材首次将小说集中编排在同一单元,目的是让学生对小说文体有正面而整体的认识。但是教材并未要求学生在本单元具备小说创作的能力,因此对于初次接触小说文体的学生而言,能在读懂小说的基础上写出一个具备小说基本要素的故事就已经实现目标,不宜要求过高。

二、测试反馈

1.必做题

(1)托尔斯泰曾认为莫泊桑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因而“就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们爱那值得爱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请你从上述评价中任选一个角度来分析《我的叔叔于勒》一文;

(2)从本单元三篇小说里选择一篇,尝试缩写,300字左右。

提示:1.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列出缩写提纲;

2.概括要准确,线索要清晰,结构要完整;

3.语言要简明、通顺;不需要做评论或补充解释。

2.选做题

“大师镜头”观影会——观看三个电影片段,感受电影史上的叙事大师们是怎样使用环境描写、叙事视角和心理描写这三类技巧实现“共情”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发放的话题研讨单进行讨论,由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

提示:

《八月狂想曲》:呼风唤雨的环境描写

1.绝对夸张化的环境描写-不常见的景色放大了情感 特殊

2.奋力撑伞、疯狂追逐、伞变成玫瑰-在特殊环境中的人行为、对环境的反应和对抗 环境中的人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观众的看-不存在的客观视点镜头

1.反复拍摄的路人的回头-电影中的观众

2.利用看似客观的视角去强化某种情感带来的感受

《小丑2019》:不写心理的心理描写

1.封闭人物的铁丝网、栅栏—描写内心的孤独

2.突然变窄的背景走廊-暗示内心走向极端

3.边缘画面-利用角色与人群的距离描写心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2023-9-9 21:26:30

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2023-9-9 21:29:3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