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韩愈《马说》和龚自珍《病梅馆记》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软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瘾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注释】①斫:zhuó,砍削,②鬻:yù,卖。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约束)

C.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为病态)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沟通)   遏其生气(抑制)

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故虽有名马(连词,即使)    B.是马也(代词,这,这样)

C.其真无马邪?(代词,它,指天下) D.梅以曲为美(介词,凭借)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B.甲、乙两文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甲文用“千里马”来比喻杰出人才,而乙文则用“病梅”来比喻因受摧残而性格扭曲的统治阶级御用人才。

C.甲文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D.乙文揭示了梅被摧残的根本原因是“文人画士孤癖之瘾”。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参考答案

【答案】

1.D

2.C

3.A

4.(1)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又不是愚蠢的想谋取钱财的人凭借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能做到的。

【分析】

甲文参考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虽然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出来。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乙参考译文:

江宁的龙蟠里, 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人说:“梅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凭着枝干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凭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就如此。(对于)这些文人画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能够来让天下种梅人砍削笔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条,锄掉端正的枝条,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干的弯曲,又不是那些无知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削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严重到这个地步啊!

【解析】

1.D.通:通晓。故选D。

2.C.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故选C。

3.A.《马说》这篇议论文托物寓意,以马为喻,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病梅馆记》这篇散文作者迫于当时反动统治的严酷,采用含蓄隐晦的笔法,托物喻人,通过植梅这样的生活琐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们思想、扼杀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可见,两篇文章都是含蓄地(不是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故选A。

4.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还要注意句式变化,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骈,本意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槽枥,马槽;称,著称。

(2)重点词语:蠢蠢,愚昧无知;以,凭借;为,做到。

赞(0) 打赏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