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运用汉字学知识认识“旅、植”等14 个字,正确书写“脚、法”等10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句内停顿,读出韵律美。
3.运用汉字学知识体会用词的准确,积累“乘”等动作词,尝试运用。
4.借助图片、关键词读懂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5.对观察植物、了解植物、探究植物奥秘感兴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谈“旅行”,识“旅”。
(1)你喜欢旅行吗?它的近义词是——(旅游)
(2)旅行与“方”有关系吗?(生猜测)
①其实“旅”与跟“”(yǎn)有关,古文写成“”,它像什么?(像旗帜飘动的样子)带有“”的字一般与旗帜之义相关,比如一年级学过的“旗”。
②这“”又像什么?(是人的变形,表示很多人。)“”和“”合起来表示多人集合在旗下,组成军队。后来楷书写成“旅”。由于军队常驻扎在外地,不能回家,就引申出离开家出门远行——“旅行”。
(3)指名谈谈自己用到哪些办法去旅行。
2.有三位植物妈妈也用不同办法让孩子去旅行,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理清小节,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标出小节数。
2.学习方法,读好长句。
(1)出示划分了节奏的长句,生学习分层读的方法。
纷纷出发
乘着风/纷纷出发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2)生运用方法,尝试划分其他长句,自己读。
(3)出示正确节奏划分,小老师带读。
3.找出韵脚,读出押韵。
(1)课件标出“大、家、法”,生读,说发现。(韵母都是“ɑ”,是韵脚。)
(2)这叫押韵。师范读,生模仿。
(3)圈出其他韵脚,同桌间读好韵脚。
(4)男女生比赛读全诗。
4.随文识字,整体把握。
(1)诗中讲了哪些植物妈妈的办法?用“___”画出。
(2)蒲公英、苍耳、豌豆都是植物,生交流“植”。
5.引疑“植物旅行”,学习第1 节。
诗人用“孩子”比喻植物种子,把植物种子的传播比作“旅行”,植物像人一样,能通过不同的办法到各个地方安家,生根发芽。
板块二 运用方法,读懂诗歌
一、抓关键词,学习第2 节
1.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是什么?请读第2 节,圈画关键词。
2.生交流圈画的关键词,说说蒲公英妈妈的办法。
(1)生谈对“降落伞”的认识,比较“降落伞”图和“蒲公英种子”,发现相同点。
(2)蒲公英种子是乘着风离开,与随着风有什么区别?(生交流)
一个“乘”字,把蒲公英写得像人一样,可以骑在风上,充满动态感,而“随”只是跟着,体现不出生动的画面,作者用词多准确呀!
(3)播放风吹蒲公英的动态图片,理解“纷纷”。
①蒲公英种子乘着风飞走了,它们是一下子都离开的吗?(“纷纷”,一个接一个。)
②用“纷纷”说一句话。
(4)生结合关键词说说蒲公英妈妈的办法。
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你就是一颗蒲公英种子,妈妈为你准备了降落伞,微风一吹,你想到哪儿旅行?
4.蒲公英妈妈真有办法,能借助风的力量让自己的孩子到处旅行,请配上动作读一读。
二、小组合作,自学第3、4 节
自学提示:
1.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苍耳妈妈、豌豆妈妈”的办法给组员听。
2.看看插图,说说苍耳和豌豆的种子长什么样?靠什么旅行?圈画关键词。
3.结合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的孩子是怎样“旅行”的,再演一演。
师相机指导学生学习第3 节:
1.指名说苍耳妈妈的办法。
2.生交流圈画的关键词。
(1)出示图片,交流“铠甲”。(师补充:原来苍耳带刺的外壳就像披了一件坚硬的铠甲,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挂在动物身上,作者运用比喻手法让诗句显得更生动。)
(2)对比“挂”和“钩”。
诗人用拟人手法,把苍耳写得像人一样能“伸手”攀附在动物皮毛上,动物走到哪儿,它们就落到哪儿,而用“钩”灵活性不高,用“挂”更准确。
3.苍耳妈妈的方法真不错,请读一读,夸夸她。
师相机指导学生学习第4 节:
1.请生说豌豆妈妈的办法。
2.随文识“离”。
(1)生看古文字“”,猜“离”的本义。(用网捕鸟)
(2)“离”就是指用网捕鸟,鸟被抓了就离群了,就有“离开”的意思。
3.生交流豌豆种子离开妈妈的表现及心情。
(1)你从哪个字感受到豌豆成熟,撑开豆荚瞬间的速度快?(“啪”,拟声词。)你能用朗读读出来吗?(读得轻而短)
(2)关注“炸”意符,感受豌豆的弹力。
①“炸”字让你感受到豌豆种子的弹力,为什么?(引导生关注意符“火”与光、热有关,并结合文中“晒太阳”来谈一谈。)
②观看豌豆种子炸开豆荚的动态图,再次感受弹力。
③小结:“炸”字说明豆荚在阳光的照射下,因温度高而快速炸裂,像炸弹爆炸一样,豌豆种子瞬间跳出。
(3)从“蹦蹦跳跳”谈心情。(开心、高兴。)
4.假如你就是豌豆种子,你想蹦蹦跳跳去哪儿?
5.带着体会读一读。
三、学习第5 节,明白道理
1.全班齐读第5 节,随文识“察”。
(1)观察用的是眼睛,为什么有“宀”?(生猜)
(2)这是“察”的古文字“”,再猜猜是在房子里做什么(引导生看古文猜每部分的含义:“”像房子,“”是肉的变形,“”表示手,“”像祭台,合起来表示有人拿着肉在房子里祭拜,注意“察”表示手的“”楷书写成“”)。
(3)师补充:祭拜是大事,对摆上祭台的东西要仔细检查,“察”就引申为仔细地看,如“观察”。
2.读完诗,你收获了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很多很多”“许许多多”,知道还有许多植物会传播种子。
同学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中藏着的奥秘。
板块三 迁移运用,背诵诗歌
一、发现规律,尝试运用
1.发现第2~4 节的相同点。
(1)课件标红“降落伞、带刺的铠甲”,生说发现。(诗人用比喻手法来写植物的种子)
(2)引导学生关注“乘、挂、炸”三个动词,发现不同植物传播的方法不同,用的动词也不同。
2.拓展资料,尝试运用今天学到的动词说一说。
(1)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植物会传播种子,比如柳树,柳树妈妈也是借助风来传播的(出示资料,认识柳絮,引导学生观察柳絮像什么),你能试着用上“乘”这个动词,把这首小诗补充完整吗?
柳树妈妈准备了_________,
把它送给自己的_________。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_________。
(2)鼓励学生课后搜集资料,与同学说一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二、变换方式,背诵诗歌
1.隐去关键词,填空背诵。
2.借助板书、插图背诵。
板块四 观察交流,正确书写
一、出示生字,观察交流
二、重点指导“脚”的书写
1.生谈写“脚”时需注意的笔画。(引导关注“卩”)
2.指名说“”像什么。(一个跪坐的人)
3.指名说“”到“卩”笔画的演变。(人的身体和弯曲的腿写成“”,双手写成一笔“|”。)
4.师小结:带有“卩”的字一般与腿脚之义有关,要与“阝”区分。
5.生描红,练习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