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的“愧怍”因何起?——《老王》市级公开课教后感

三月初接到通知,要开设一节市级研讨课,指定篇目为《老王》。

经历了若干次教学设计的修改完善,最后决定根据单元导读的要求,重熟读精思,带领学生关注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咀嚼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同时,新课标强调要优化课堂形态,创设学习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所以本节课还设计了“精品散文推介会”,为《老王》一文“设计推介海报”的任务情境,通过任务驱动,引领学生深入阅读,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老王》一课,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先由作者简介导入,再组织学生走进“精品散文推介会”的学习情境,通读课文,为推介海报设计“人物形象”。以读代析,熟读精思。在此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反复和特别之处,走进人物内心,思考作者“愧怍”之因。最后,师生创写“推介语”,致敬高贵灵魂,启迪自我的成长。

在一所不错的公办学校授课,学生素养较高,课堂上发言积极,读得动情,说得到位,应该说基本完成了预设的课堂学习任务,达成了学习目标。但我隐隐觉得还是有哪里没到位:比如杨绛为什么对老王临终前的外貌那般“丑化”?她的“愧怍”,仅仅是因为老王把自己当亲人看待,给予了真情付出;而她自己只是把“老王”当熟人,当可怜人去同情吗?……

市教研员丁老师专业素养深厚,文本解读透彻,针对我的课,他委婉地提点了两处:

“海报的设计,其实可以去掉,从本节课来看,没有此设计也无妨。”

“散文就是要读懂‘我’。本单元要求‘熟读精思’,那么就要让学生反复读文章,弄清杨绛究竟为什么会‘愧怍’呢?她是在几年之后才有这样的感觉,那么之前她对‘老王’是什么心理呢?”

文本解读有多高,课堂上老师站得就有多高。在丁老师的提醒下,我又细细回味了杨绛的心理变化。

文章开篇1-4小节,再好好看看那些不易觉察处:如“他蹬,我坐”;如“另一只眼是‘田螺眼’,瞎的”;如“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这些句子的深处,是作者对老王的同情,但这份同情,因为笔墨的隐隐冷淡,恰反映出此刻作者对老王是一份不自觉的“居高临下”的同情。

在老王的“三送”中,杨绛的心理微妙地变化着。如“和胡同口蹬三轮的相比,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哑着嗓子悄悄问‘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老王是饱受生活折磨的苦命人,但他对杨绛一家细心照顾,用心体贴。尤其是在“文革”的黑暗年代,当对杨绛一家,人人唯恐避之而不及的时候,老王伸出了热情的援手,并细心体恤着他们作为知识分子的尊严。想想杨绛的“笑说”该是怎样的心情?既有对“老王”顾虑自己经济的好笑,更有对老王善良品性的感动和敬意了。

最难理解的是“送香油和鸡蛋”的场景。此处作者一反常态,浓墨重彩地多次反复描写老王“直僵僵的”、“散成一堆白骨”,甚至用“说得可笑些”、“僵尸”这样的字眼来传达自己的感受——面对老王行将就木的形象,杨绛内心深处是害怕的,她“害怕得糊涂了”;甚至无形中是冷漠的,“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没有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她的确感恩于老王的付出,她拿钱去表现自己的大方、感谢、同情、帮助。待老王走后,她才觉察自己似乎因为“害怕”而对老王不够热情,甚至冷漠,心里对老王有所歉疚。

如果品读到此为止,其实对“愧怍”的理解还不够到位。因为,真正让杨绛心中震撼的她和老李的那番对话:

“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杨绛没再多问。但她心绪纷繁。她一再追忆和老王的最后一次见面和对话,终于不安,终于愧怍。她渐渐明白过来,老王竟然在临终前还关心着他人,之前连传话都要老李来代,那天却硬撑着来送上自己最珍贵的香油鸡蛋,他丝毫没有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这,难道仅仅是一份亲情的依恋吗?这更是老王这样一个底层人物身上,闪现着的至诚至善人性光辉。越是不幸,越是不忍看到别人不幸;关心他人,哪怕已是奄奄一息;真情奉献,愿意付出自身所有。然而,自己却清高地用金钱回报,并自觉高雅,丝毫没有察觉到老王珍贵的人性美。这种差异和距离,恰恰暴露了自己精神上的“世俗”。同时,杨绛自称为“一个幸运者”,也愧怍于自己和老王相比,习惯于在身份地位、经济待遇等方面的优越,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只不过是“多吃多占”罢了。

回想课文预习部分两个意味深长的问题:“在杨绛眼中,老王是个怎样的人?”“在老王眼中,杨绛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在老王眼中,杨绛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是一个受到迫害的不幸的人、是一个善良仁慈的好人。所以老王一再地去表达敬意、细心帮助、真诚感恩;而在杨绛眼中,对老王的认识和态度是发生了多重变化的,这也正是解读这篇文章的难点,“熟读精思”的重点。学生如果读懂了这份反思和愧怍,将更能领悟杨绛伟大人格的高贵。真可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公开课告一段落,但教学的反思永无止境。先生的“愧怍”也不断提醒着我:每一节语文课,我们是否已经有了最好的解读和最佳的设计,能带着学生一起徜徉在语文的美好天地……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设计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3-4-4 11:46:35

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优秀教学设计

2023-4-5 1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