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创、存”等9个生字,读准“累、切”等4个多音字,会写“伟、录”等11个字,会写“造纸术,伟大”等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4.能了解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
1.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2.能了解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创、存”等10个生字,读准“累、切”等4个多音字,会写“伟、录”等11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3.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知道人类记录方式的演变,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我国是文明古国,在历史上,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你们知道是哪四大发明吗?(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四大发明之造纸术。
板书课题
图片
2.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复述。
3.引导:为什么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让我们读一读课文,解开这个疑惑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随机正音:多音字“累、切、便、鲜”,翘舌音“创、制、洲”。
2.学生“开火车”读词语,教师随机正音。
出示词语:创造、携带、保存、制作、蔡伦、积累、朝鲜、欧洲、社会。
3.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人们先后用了哪几种材质来记录文字?比较一下,后一种材质与前一种材质相比,改进在哪里?
提示:梳理课文内容,无需面面俱到,细节留到下面环节展开。
4、小结。纸的发明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设计意图:课文线索清晰,利用听记、复述句子,指导学生理解长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要写什么;利用课后题的流程图,引导学生梳理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了解几种记录文字方法的不足。
1.学生默读第二、三自然段,借助表格梳理信息。
图片
2.组织全班交流
(1)学生交流表格中“起先”一行。
①出示句子: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承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色甲和骨上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②出示甲骨文图片,教师介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③出示青铜器的图片,展示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④提问:如果要把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记录下来,每次都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很不方便。所以当时只有军事、占ト等国家大事才能记录在甲骨或青器上。
(2)学生交流表格中“后来”一行。
①指名学生回答当时记录文字的载体。(竹片和木片)
②出示图片与资料,教师介绍: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木片,竹制称竹简,木制称木牍均用毛笔蘸墨书写。
图片
③指名提问用竹片和木片记录文字的不足之处。(笨重、不方便)
④指名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学富五车”的意思和来源。
(3)学生交流表格中“再后来”一行。
①指名学生回答当时记录文字的载体。(吊)
②出示图片,教师介绍:帛是蚕丝制成的,重量很轻,在当时的条件下,制帛的价格品贵。
③指名提问用常记录文字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优点:轻便;缺点:价钱太贵、不能普及)
①学生交流第二小行的“载体”。(蚕茧薄片)
(4)学生交流表格中“两千多年前”一行。
提问: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用什么来造纸?缺点是什么?
(载体:用麻造纸。缺点:粗糙,不便书写)
3.回顾第二、三自然段。请学生默读课文,并画出写几种记录文字所用的方法不足之处的句子。
(1)组全班交流,随机出示句子:
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书很重。
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责,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在两千多年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2)教师引读上述句子,学生读“但是”或“但”后面的内容点拨:“但是”或“但”后面的内容都写出了方法的不足之处。
(3)提升,让学生抓住这些转折关系复句的后半部分内容,连贯地说说把文字记录在竹片、木片和帛上的不足,以及用麻造纸的不足之处。
①学生独自练习说。
②学生交流。教师帮助学生把话说连贯、说通顺。
4.小结并引出下节课:下节课我们继续跟着时间的线索走,了解东汉时代的造纸术及其后来对世界的影响。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关注学生阅读文本,提取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在朗读过程中感受行文辑,通过抓住主要子盾概括文本内容,为接下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做铺垫。)
四、指导书写
1.出示“伟、录”等11个字,引导学生按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分成两组。
2.教师引导:你觉得哪些字最容易写错,哪些笔画需要注意。
3.指名交流易错字及注意点。
如:“录”的下半部分不是“水”;“欧、洲”笔顺容易出错。
4.教师范写易错字。
5.学生自主书写。
(设计意图:将生字按结构分类,重点指导易错字,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帮助学生迁移运用相应的书写方法,使写字教学更高效。)
图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第四、五自然段,能了解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修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2.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
过程。
3.会写“造纸术、伟大”等15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1.出示图表,回顾前文
图片
2.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造纸术发明前和西汉时代造纸术的发展历程。这节课我们将走进东汉时代,看看为什么只有蔡伦的造纸术被传承下来并影响了世界。
图片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了解蔡伦的造纸方法和传承原因
1、了解蔡伦的造纸方法。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教师相机评价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2)提问:这一段一共有几句?每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内容?
预设:共三句话。第一句交代了谁在什么时候发明了造纸术,第二句是讲怎样造纸的。第三句是讲这种造纸术的好处。
(3)指名说说这三句话之间的关系
顶设:先总写造纸术是蔡伦改进的,然后介绍了造纸术的造纸过程和好处,围绕第一句话,层层分述。
(4)学生细读第二句,圈画关键词剪或切断( )( )图片( )( )
板书:剪碎或切断(浸水里)(捣成浆)图片(捞出)(晒干)
(5)同桌互相练习,根据板书提示介绍伦的造纸方法
(设计意图:紧扣单元语文能力要素,引导学生概括句子意思。出示三句话的大意,引导思考三句话之间的关系,从而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个意思写的。)
2.了解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1)出示句子,学生齐读: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方法传承了下来。
(2)小组讨论:蔡伦的造纸术与用麻造纸相比,有什么改进?为什么这种造纸的方法可以传承下来?
①小组派代表交流,教师提炼:原料易得,能大量制造,价格便宜
提示:请学生认真倾听,对同学表达中不规范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②提示学生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完整回答
3.创设情境:以博物馆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蔡伦的造纸方法,告诉大家这种方法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提示;讲解时用上“改进、传承”两个词语。
(设计意图:提出核心问题,并利用板书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组织小组计论,鼓励学生运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说清原因。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
中进行口语交际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造纸术非凡的影响
1.提问:我国的造纸术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指名读。
(2)出示世界地图,画出造纸术的流传路线,让学生直观了解造纸术对世界的影响。
(3)提供拓展资料,请学生自主阅读。(详见“教学资源”)
2.学生说一说读后的感受。
四、词语积累与运用
出示本课词语表,学生归类抄写。
例:
名词:造纸术经验……
形容词:伟大轻便 方便……
动词:记录保存 吸收……
2.学生从词语表中选择几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表达。
(1)造纸术为什么能传承下来?
(2)造纸术了不起在哪里?
五、总结
越来越多的书籍、公文有了数字化形式,纸用得越来越少,但造纸术的发明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
优秀教学设计选自《教学设计与指导》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58682.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