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及学情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活动探究的任务一就是学习演讲词。演讲词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文本形式。《最后一次讲演》就是学习的第一篇演讲词。根据单元目标,以及学生对演讲词的熟悉情况,教学《最后一次讲演》的重点不仅仅是学这篇课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演讲词的相关知识与文体特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与学习重、难点。教学过程也从演讲词的定义、特点切入,围绕演讲词的文体特征来进行文本学习。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2.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对比的使用对讲演者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3.通过演讲语言的学习,提升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对比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
一、单元任务导读
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演讲活动。在公共场合,有的人说话旁征博引,幽默风趣,魅力四射,能牢牢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有的人则结结巴巴,紧张不已,甚至词不达意。其实,这种当众讲话的能力,便是演讲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本单元,我们将跟随演讲者,走入演讲的现场,去感受他们不同的风格,汲取所需知识和精神营养。在此基础上,学习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
任务一:学习演讲词。阅读教材提供的四篇演讲词,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在了解作者和演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模拟演讲。
任务二:撰写演讲稿。在把握演讲词特点的基础上,学习演讲稿的写法,自己撰写一篇演讲稿。
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课外搜集视频或音频资料,了解演讲的基本技巧。以“任务二”撰写的演讲稿为基础,举办一次班级演讲比赛。
【设计意图:《最后一次讲演》是本单元要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本单元学习的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性学习,也是提醒学生本单元学习形式的特殊性。】
二、演讲词简介
1. 定义: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2.特点:(1)观点鲜明 (2)态度明确 (3)思路清晰(4)内容充实(5)语言要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设计意图:学生初次接触演讲词,本单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几篇范文掌握演讲词定义和特点,学生虽然在文本是第一次接触演讲词,但不是对演讲词一定印象都没有,通过回忆各种大型活动中的演讲词,这个定义和特点是能够理解的。这样为后面以课文《最后一次讲演》作为例子来教学,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演讲词的定义、特点】
三、导入新课
每当清明时节,我们在悼念逝去的亲人的同时,是否也想到了那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到革命时代,缅怀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用心去感受一位优秀的诗人、卓越的学者、大勇的民主战士,为了追求真理、反对独裁而表现出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四、教学新课
(一)小组合作,还原演讲现场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提出:“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某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听众、论题,更希望借钩稽前世今生、渲染现场氛围、追踪来龙去脉,还原特定的历史语境。这样,才有可能让那些早已消失在历史深处的‘演说’,重新焕发生机,甚至介入当代人的精神生活。”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
(1)把握演讲的时间、地点、听众、主题;
(2)理解演讲者的观点、态度。
明确:1946年7月15日,各界人士在云南大学大礼堂召开李公仆先生的追悼会,闻一多先生抑制不住满腔的怒火,拍案而起,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首先(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接着(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最后(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明自己(也是千百个爱国志士)义无反顾,随时准备以身殉职的斗争决心。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学习并掌握演讲词的特点之观点鲜明、态度明确、思路清晰。】
(二)合作探究,回归语文本体
这是一篇冷峻如铁,热情如火的讲演词,是声讨反动派的檄文,是赞扬烈士的颂歌,是呼唤斗争的号角。作者在讲演中,揭露什么,歌颂什么,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旗帜鲜明讲演的语言短促犀利,贯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战斗性,演讲中措辞激昂慷慨,正气凛然。
学生活动:细品文本语言
(1)找出感情色彩截然不同的词,体会这些词的情感;
(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分析这些句式的作用;
(3)找出文中所用的人称代词,思考人称变换对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的作用。
明确:
1.分析词的不同感情色彩: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照,揭露反动派是道道地地的黑暗动物。
2.多种句式的分析
(1)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反问句。用疑问的句式,表达了肯定的观点,强烈的讽刺,鲜明的爱憎。
(2)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设问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观点上的认同。
(3)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感叹句。表达强烈感情,揭露敌人的卑鄙与虚弱。
3.人称不断变换的分析
如:第2段突然改换人称,厉声怒喝:“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又……还……”的句子,揭露了贼喊捉贼,嫁祸于人的无耻行径。
又如:“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敌人的时候用“你”“你们”,显示出讲演者的毫无畏惧。
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讲演者极端的愤怒感情和蔑视情绪。
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显出讲演者与群众战斗的感情。
全文流露了讲演者强烈的爱憎情感,讨伐敌人,似钢刀利剑直指敌人心窝;伸张正义,如催征的战鼓,进军的号角,激励革命者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感情的浪涛在褒贬扬抑中向前推进,由悲痛而愤怒而充满必胜信心。表达时运用了短促有力的句式,时而感叹,时而责问,时而反诘,形成了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其畅达地表达了极其愤慨的感情,对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加强了表达的气势。整个讲演过程可谓是“语气铿锵,气势磅礴,语调顿挫,回旋有余,语意直露,发人深省,语势紧逼,层层递进”。
【设计意图:深入学习课文,学习并掌握演讲词的特点之语言要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总结拓展,归纳文本主旨
学生活动:观看讲演视频
(1)体会演讲者强烈爱憎感情;
(2)体会闻一多先生人格力量;
(3) 初步了解演讲的基本技巧。
明确: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力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
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设计意图:深入学习课文,学习并掌握演讲词的特点之语言要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学习了这篇讲演稿,我们不仅了解了讲演词的特点,品味了富有表现力的讲演语言,还感受到革命先烈闻一多先生字里行间充溢的那浓烈的爱国情怀。今天,我们同学们生活在新的时代,用怎样的实际行动爱国呢?结合本文的学习体会,谈谈你将怎么做。
【设计意图:总结探究文本的主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反思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演讲词,全文感情强烈,言语流畅。第一个活动中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目的是想让学生在充分放松的情况下体悟演讲词的强烈感情。第二个活动中通过品析语言,让学生充分展示朗读成果,边朗读,边分析,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出感情色彩截然不同的词,找出文中的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找出文中所用的人称代词,读出讲演者强烈的感情。以读来析,比老师口口相传的分析更具有感染力,更能带动学生的情感共鸣,取得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