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赏析意境
Ø 答题思路小结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情与景?
诗中某联写了哪些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抓住意象)2、准确概括氛围特点(意境)3、分析具体思想感情
Ø 典型试题回顾
1.
过辛稼轩神道①张以宁
长啸秋云白石阴,太行天党②气萧森。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
岁晚《阴符》③仙蠹化,夜寒雄剑老龙吟。青山万折东流去,春暮鹃啼宰④树林。
【注】①辛稼轩神道:辛弃疾坆墓在江西上饶,其墓侧驿路旁立有“佳轩先生神道金字碑”。②太行天党:辛弃疾当年在北方带兵聚义、共谋恢复中原的上党地区。③阴符:兵书。④宰:坆墓。
u 有人评价这首诗“意境苍凉,情怀悲壮”,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长啸秋云”写云之阴沉,“气萧森”渲染了阴郁萧杀的气氛,寓情于景。颔联用辛弃疾一心北伐、但愿望终于不可实现、流干眼泪和君主不思北伐,正反两面对比突出英雄的无奈与不甘。颈联借用《阴符》、雄剑龙吟的意象,描写辛弃疾一身侠肝义胆抱负满身但不能实现的壮志未酬无奈。最后用景物描写青山大江百折东流,暮春杜鹃啼叫在孤坟、苍凉悲壮,来表达作者对辛弃疾的同情和对当时气愤,与辛弃疾壮志未酬的无奈。
2.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②。新滩莫悟游人③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二月二日:蜀地以此日为踏青节。②元亮井,陶潜:“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作者称“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意指难以归隐躬耕。亚夫营:汉代将军周亚夫,曾屯兵于细柳,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③游人:作者自指。
u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倍增其哀乐。”本诗则是以乐境反衬愁思 ,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诗人在首联联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是以乐境写哀思,反而使愁情更浓。(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
二、赏析形象(人、物)
诗歌形象:
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诗歌形象包括以下三类:
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B、 作品中其他人物;
C、 自然景象或意象。
Ø 答题思路小结
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诗歌借助刻画某某形象来抒发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答题步骤:
1、指出诗歌刻画的形象(明确概括)2、描绘具体形象(具体结合写画面,有手法结合手法)3、分析思想感情(准确)
(一)赏析意象
Ø 典型试题回顾
摸鱼儿·海棠 南宋 刘克庄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u 结合词作内容,归纳《摸鱼儿·海棠》中刘克庄描绘的海棠花的形象特点,并说说词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思路导航】
要回答哪几方面内容?①形象;②感情
本诗海棠形象包括哪几点?结合哪些诗句分析?
本诗作者感情包括哪几点?结合哪些诗句分析?
【答案示例】
形象特点:起笔写海棠花开迟;而后暖日来临,海棠初开,“娇困”写出如美人般慵懒可爱,美丽;“倾城色”写出海棠花盛开时的美丽;“岑寂谁问”句写海棠独自开放、无人欣赏的孤寂凄凉。
思想情感:作者表达了对海棠花盛开的喜爱之情;同时以海棠自比,托物言志表达自己(诗人)就像海棠一样无人欣赏不被重用的失意与落寞之情,也表达自己(诗人)因耿介而无容身之地郁愤怅恨之情。
(二)赏析人物形象
Ø 典型题回顾
(边塞军旅诗歌复习)
却说沧州牢城营里管营首告:(甲)杀死差拨、陆虞候、富安等三人,放火延烧大军草料场。州尹大惊,随即押了公文帖,仰缉捕人员……
且说(甲)与柴大官人别后,上路行了十数日,时遇暮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又见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行不到二十余里,只见满地如银。昔金完颜亮有篇词,名《百字令》,单题着大雪,壮那胸中之气: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
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
立,缟带沾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
谈兵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u 上面文字以《百字令》烘托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答案示例】
诗歌借助壮阔的雪景以及征夫的威猛形象,衬托出林冲激愤满怀、豪气冲天、英勇无畏(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
三、赏析作品思想情感
Ø 答题思路小结
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题步骤:
1、指出诗人思想、感情(准确)
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
Ø 典型题回顾
桃源行 王安石
望夷宫①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避时不独商山翁②,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重华③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注】①望夷宫:秦国宫名。②商山翁: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士。
③重华:指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
u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
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思路导航】
u 要回答哪几方面内容? ①最后两句的蕴含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印证
可以先答出思想感情的三个方面,再从最后两句中分别找出依据,结合其他诗句进行分析。
也可以先对最后两句诗进行解释,再结合诗歌其他内容,答出思想感情的三个方面。
每个要点中情感1分,最后两句相应的内容分析1分。最后两句的翻译不单独赋分。只有情感没有结合诗句的给出情感分,只写出诗句没有分析情感的不得分。对思想感情的准确理解是基础,最后两句诗是分析的依据,诗歌中其他的诗句是对后两句的补充和印证。
【参考答案】
要点一:对无道统治者的痛恨、批判。(对战争、战乱的痛恨)
要点二:对贤明君主的渴望、期盼。
要点三:对历代百姓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要点四: 对淳朴、平等、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评分参考】以上任意三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学生答案示例】
(6分)①最后两句诗人用“重华”代指英明的君主,“宁复得”怎能再次得到,表达了对贤明君王的渴望和期盼。②“经几秦”写百姓又经过了几次像秦末时的战乱,桃源中人也正是为“避时”而来到桃源,写出了对历代百姓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③“天下纷纷”写出了像秦末一样战祸不断、动荡不安的局面,而统治者却指鹿为马,修建长城百姓丧命,表达了对无道统治者的痛恨和批判。
渔 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 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u 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思路导航】
诗人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 分析哪些相关诗句证实渔夫是这种形象?
诗人借这种渔夫形象表达自己的什么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渔翁》诗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的渔人形象(应题:这一形象 1分 )。 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歌,夜宿晨起,驾船打渔,悠闲淡然(结合诗句分析:这形象 1分)。诗人借此形象表达自己遭贬之后对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情(扣题:诗人情感 1分)。
【温习提示】注意扣题,保证逻辑一致
四、赏析作品语言(炼字型)
Ø 答题思路小结
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注重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数量词)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含义(准确,结合诗句)
2、结合诗句描述景象(具体,展开联想)
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
4、结合思想感情
Ø 典型题回顾
(羁旅行役诗歌复习)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u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① “雪”隐喻了白发,“朱”代表朱颜(青春的容颜、年轻的面容)(手法1分)。“雪”“朱”相对,产生强烈色彩对比(特点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伤之情(情感1分)。
②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等不同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联系全诗析效果1分)。
五、赏析艺术手法
Ø 答题思路小结
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
2、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
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
4、分析思想感情
Ø 典型题回顾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②。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③,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④。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 ②溅溅:流水声。 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 ④尊,通“樽”,酒杯。
u 下片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妙处?(6分)
【参考答案】
手法:比喻(类比)(或托物寄情)。
妙处:将自己比作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的社燕,传达出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感,生动形象,又颇为含蓄。或:借社燕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等特点,寄托了自己对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生涯的感慨,形象恰切,又颇为含蓄。
(山水田园诗歌复习)
阮郎归·初夏 苏轼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u 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
【参考答案】
下片写初夏时节少女梦醒后,尽情地领略(享受)微雨后的自然风光的情景(1分),细致地描绘了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如珍珠般圆润晶莹(1分)。情景交融 (情景关系的术语1分),真切地展现了少女的轻松、喜悦的心情(作者对轻松闲适生活的喜爱)(1分)
幽 居 韦应物①
贵贱虽异等, 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 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 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 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 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 谁谓薄世荣②。
【注】① 韦应物(737~792),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就写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 ②“世荣”是《魏志·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
u 前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赏析。(4分)
【参考答案】
一二句是以世人都要为生存而到处奔走(1分),反衬(1分)三四句诗人无外物牵累,幽居清闲之感(1分),表达了诗人对幽居生活的喜悦之情(1分)。
六、赏析作品章法(一词领全诗、结构)
Ø 答题思路小结
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几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提问:这首诗的起笔(结尾)两句,有何作用?(好处)妙处?
某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
1、分析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方面)2、分析在结构上起的作用(形式方面)
Ø 典型题回顾
(羁旅行役诗歌复习)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u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8分)
【参考答案】
“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是:
① 漂泊的旅思;② 谪官的愁思;③ 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 年华易逝的伤感;⑤ 宦海浮沉的厌倦。(各1分)
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① 触景生情。秋风飒飒,万物萧瑟,秋风轻轻摇落的片片黄叶(描摹画面1’),眼前萧瑟凄清之景(景物特点1’),使诗人联想到自己如同黄叶般枯萎飘零的身世和命运,引发诗人的纷乱的羁旅愁思(抒发情感1’)
②以“羁绪”领起全篇。(任选其一进行赏析 3分)
(边塞军旅诗歌复习)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听晓角 李 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 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 秋风卷入《小单于》②。
【注】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②《小单于》:乐曲名。
u 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这两首诗起笔一句都写了边塞秋景(或都写了边关寒霜满地的情景)(1分)
都和第二句的边关明月共同构成了听乐的氛围(或都渲染了听乐的气氛)(1分)
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1分) 含蓄地表达了身处边关的征人孤寂的思乡之情(1分)
七、赏析作品风格
Ø 答题思路小结
提问方式: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风格特点。
答题步骤:
1、指出诗作风格特点(准确) 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
Ø 典型题回顾
(山水田园诗歌复习)
幽 居 韦应物①
贵贱虽异等, 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 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 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 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 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 谁谓薄世荣②。
【注】①韦应物(737~792),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就写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②“世荣”是《魏志·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
u 《四库全书总目题要》评价韦应物的五言古体诗“真而不朴,华而不绮”,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韦应物的诗歌语言看似直白实为真切细腻,用词讲究而不雕琢(解释“真而不朴,华而不绮”1分)。 例如“微雨”四句,写微雨夜至,春草萌生,青山沐曙,鸟雀歌鸣的幽居生活(引诗句并解释,1分),其中“过”和“不知”,“曙”和“鸣”用词讲究,以白描手法,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来写主观感受下的客观之景 (结合具体的词语和手法分析,1分)。真切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幽居生活)的愉快情趣(概括分析,1分)。
(羁旅行役诗歌复习)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u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5)
【参考答案】
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手法1分)的画面来写思家: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解释相关诗句1分)。而且作者从对方落笔(侧面落笔 手法1分),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1分),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1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晓畅易懂(或:平易通俗)(1分)。
八、对比鉴赏
Ø 答题思路小结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技巧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
1、找出相关的比较点。 2、对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
Ø 典型题回顾
香菱跟黛玉学诗,黛玉要她以“月”为题做一首诗。香菱连写两首(其一、其二),不肯罢休,终于在梦中又得八句(其三)。
其一 | 其三 |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①魄②自寒。一片砧③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
【注】①娟娟:美好。②魄:指月亮的本质和内在。③砧:捣衣石,古时常秋夜捣衣,多借以写离妇的愁思。
u 咏物诗要“体物肖形,传神写意”,既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又表现事物的“神韵”和作者的
情思。结合具体诗句,从“传神写意”的角度,比较分析“其一”“其三”哪首更胜一筹(6分)
【思路导航】
观点是什么(“其三”更胜一筹),1分
月的外在特点是什么,1分
月的内在神韵是什么,1分
作者情思如何,2分
其一为什么不好,1分
【参考答案】
“其三”更胜一筹(1分)。颔联的意思是“广袤的原野一片银色传来捣衣声阵阵,雄鸡报晓夜色将阑一弯残月仍挂天边”(1分),写出了月亮外在皎洁明亮的特点(1分),也体现了月的清寒孤高(1分),融入了香菱自己内心的忧愁孤单(1分)。而“其一”只表现了月亮外在明亮圆满的特点,而没能体现月亮的神韵,未融入诗人的情思(1分)。
九江口作【注】 王昌龄
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
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
【注】此诗是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赴任途中经江州九江口时所作。
u 本诗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写及“吴钩”。请比较两诗运用“吴钩”这一意象
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参考答案】
相同点:吴钩是一种武器(1分),两诗中作者借“吴钩”意象表达自己矢志报国的雄心(1分)。
不同点:两诗作者借“吴钩”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尽相同,王诗抒发的情感是:即使被贬,但仍愿奔赴边塞,保家卫国(1分),充满自信和豪气。(1分);辛词则抒发的是英雄报国无路,壮志难酬(1分)的苦闷与悲愤(1分)。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u 同样是写渔夫,明代的孙承宗有《渔家》诗写道:“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相较于柳宗元的《渔翁》,你更认同哪一种渔夫形象?简要说说你的理由。(5分)
【思路导航】
①应题:明确观点,1分。 (注意规范答题:我认同……的渔夫形象)
②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所认同的形象特征,2分;
③结合相关认识谈自己认同的理由,2分。
【答案示例1】我更喜欢《渔家》诗中的渔翁形象(表明观点,1分)。孙承宗的《渔家》一诗刻画了一位迫于生计艰辛付出的渔人形象(概括形象,1分)。在寒冷的冬夜,渔人呵着冻僵的手拿起凝结冰雪的竹篙,费力撑船打渔,无比艰辛(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形象,1分)。这一形象更符合现实生活,更真实(1分)。而柳宗元诗中的渔翁过于闲适,远离世俗,不符合现实生活(比较柳诗渔翁特点,1分)。
【答案示例2】:我更喜欢柳宗元诗中的渔翁形象(表明观点,1分)。柳宗元诗歌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的渔人形象(概括形象,1分)。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歌,夜宿晨起,驾船打渔,悠闲淡然(结合诗句分析形象,1分)。这一形象符合古典诗词中渔翁意象的象征意义(1分)。《渔家》诗中的渔翁形象只是如实描写,缺少意韵(比较《渔家》渔翁特点,1分)。
鹭 鸶 来鹄 | 鹭 鸶 刘象 |
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 | 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①清软冷摇风。窥鱼翘立荷香里,慕侣低翻柳影中。几日下巢辞紫阁②,多时凝目向晴空。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鸾③凰别苇丛。 |
【注释】①顶丝:头顶上细长的羽毛。②紫阁:指鹭鸶居所。③ 鸾: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u来诗和刘诗笔下的鹭鸶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回答。(6分)
【思路导航】
方向:回答形象,不是感情
步骤:通读诗歌,把握形象; 结合诗句内容,回答形象的不同点。
①“来诗”鹭鸶形象特点(1’)+哪些诗句体现(2’)
②“刘诗”鹭鸶形象特点(1’)+哪些诗句体现(2’)
【参考答案】
(3分)来诗塑造的鹭鸶表面悠闲、实则有较强的物欲(1’)。前两句写鹭鸶仪表不凡(袅丝翘足)、洁净悠闲(傍清澜,伫思),三四句用“若使”把寓意点破,鹭鸶“消尽年华”、全神贯注,原来是在思考谋取眼前之物(2’)。
(3分)刘诗描绘的鹭鸶是个胸怀高远、潜心修炼、不甘寂寞的形象(1’)。如颈联写鹭鸶经常飞出低矮的巢穴面向高空凝视,尾联直接点出鹭鸶拥有冲天的志向和高飞的信心,现在不过是在潜修羽翼、养精蓄锐、等待时机(2’)。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① 王维 | 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钱起 |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②。 |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③。 |
【注】①钱少府:指诗人钱起,时任蓝田尉。蓝田:地名,近长安,王维在蓝田有辋川别业,第三句“山中”即指此处。②蕨:一种野菜。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这里借指官位爵禄。③巘:yǎn,山峰。
u 两首诗都写了春夜相聚时的景象以及对此的喜爱,但也有不同点,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6分) (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把握)
【参考答案】
①钱诗主要写当时的情景;王诗还写到对往昔山中生活的回忆和对钱起回去后生活的想象(2分)。
②王诗写了对钱起回蓝田后生活闲适的羡慕,表达了自己对官宦生活的厌倦。钱诗还写了离别时的景象,抒发了离别的惆怅(4分)。
饮酒(其七) 晋 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u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脍炙人口。说说本诗与《饮酒(其七)》在内容和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思路导航(一)】
相同点:
从内容上:结合诗句内容或概括表现隐居的乡村生活(1分)
从情感上:结合诗句内容或概括表达对归隐生活的宁静和谐赞美、热爱(1分)
不同点:
从内容上:结合诗中的意象等内容等具体分析(2分)
从情感上:结合诗内容具体分析作者的情感 (2分)
《饮》:重寂寞、怡然自得的情感,(孤独之乐)
《归》:重对过去的追悔、对隐居后的生活的喜悦的情感。
【思路导航(二)】
内容上:(共3分)
相同点(1分)
不同点(2分):注意结合各自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情感上:(共3分)
相同点(1分)
不同点(2分):注意结合各自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相同点:
①这两首诗内容上总体都写了隐居乡村的生活, ②感情上都表达了对归隐后自由宁静生活的赞美。(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归园田居》中写到“羁鸟恋旧林”,而《饮酒》中写了“归鸟趋林鸣”,都以飞鸟归巢比喻诗人追求摆脱官场、回归自然,而“聊复得此生”和“复得返自然”都体现归隐的喜悦。)
不同点:
内容上:
①《归园田居》主要写野田、草屋、桃李、榆柳、人村、深巷、炊烟、鸡犬等田园生活内容;
②《饮酒》则主要写诗人在美好的秋天里,独自赏菊饮酒的情景;
感情上:
①《归园田居》充满了对以往的追悔和重归自然的庆幸欣喜(结合诗句“误落尘网中”等),
②《饮酒》更加突出诗人远离世俗之后,寂寞而悠然,充满怡然自得之趣(结合“独尽”句)。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u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两首词。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在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思路导航】
步骤:先答相同,再答相同; 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思想感情题最好关联手法。
思考:《水调歌头》表达了哪些感情?《念奴娇》表达了哪些感情?
【参考答案】
相同点: 两词都表达了贬谪境遇中苏轼的豪迈旷达的情怀。
不同点:
①《念》借古怀今,借周瑜卓越不凡、青年功成来反衬自己壮怀难酬、老大未成的忧愤与失意。
②《水》借景抒情,借白头翁波及风浪的壮伟之举,来表达自己虽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正气浩然的精神。
或:
①《念》借壮景抒情,诗人情感由豪迈而悲郁至洒脱
②《水》借美景抒情,诗人情感由悠闲而豪放惬意
哀郢①(其一)陆游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离骚未尽灵均恨②,志士千秋泪满裳。
【注释】①公元1166年,陆游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罢黜回乡。在家乡穷居四年后于公元1170年出任夔州通判。初夏,他从家乡出发,九月过荆州(今湖北江陵,为战国时楚故都郢,)写下此诗。②灵均:屈原的字。
u陆游的诗《哀郢》和《书愤》都运用对比和用典的手法来抒发情怀,请你结合诗句从对比或用典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有何不同?(6分)
【思路导航】:
①两个角度中任选其一(对比、用典)
②需结合诗句,找出对比或用典的诗句,写出诗句意思及对比点或典故内容(即比较不同)。
③分析时要关注作者感情(情怀)
【答案示例1】(对比角度)
① 《书愤》理想与现实对比(1分):渴望兴师北伐建立抗金功业与失地未收却已衰老 形成鲜明对比(1分),表明自己空有报国之志,老而无成的悲愤(1分)。
② 《哀郢》国运盛衰的对比(1分):楚国国运久长曾经强盛与今天衰落败亡遗址荒芜对比(1分),抒发作者昔盛今衰(王朝兴衰)的感叹(1分)。
或:《哀郢》人事短暂与自然永恒的对比(1分):章华台歌舞早已萧索寂寥,但梦泽气象依旧阔大苍茫(1分),抒发作者物是人非的感慨(1分)
【答案示例2】(用典角度)
①《书愤》以“塞上长城”的典故,檀道济自比塞上长城(1分),诗人以塞上长城自比(自况)(1分),表达自己空有捍卫国家之志,报国无门的悲愤(1分)
或:《书愤》以诸葛亮《出师表》的典故,诸葛亮挥师北伐的决心和气魄(1分),诗人以诸葛亮自比(自况)(1分),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表达自己对创立业绩的先贤的追慕(1分)
①《书愤》以诸葛亮《出师表》的典故,写诸葛亮鞠躬尽瘁一心为国(1分),叹息南宋朝廷中就没有一个可以与之相比之人(1分),表达诗人对朝廷不思恢复中原的气愤和一腔郁愤的爱国之情(1分)
②《哀郢》的尾联用“灵均恨”典故,写屈原忠君爱国怀才不遇,留下千古遗恨(1分),而诗人以屈原自比(自况)(1分), 诗人借屈原的千古遗恨,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或:对屈膝苟安、腐败昏聩的南宋小朝廷的怨愤。 1分)。
艳歌行 无名氏 | 悲歌 无名氏 |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夫婿从门来,斜倚西北眄。“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
u 《艳歌行》和《悲歌》两首诗都抒发了深挚的情感,采用的主要抒情手法却不同。请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艳歌行》采用了借事抒情(间接抒情)的手法(1分),写游子在异乡衣衫破烂,好心的女主人帮他缝补,却被归来的丈夫误会的一场尴尬(1分),借此抒发了远行在外不如在家的感慨,表现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1分)。《悲歌》采用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的手法(1分),直接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