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名著阅读《经典常谈》第一章《说文解字》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______(朝代)末期有了______(人名)造字的传说。

2.秦始皇统一了文字;______成了国书。

3.到了_____(朝代),考试史、尚书史等官儿,都只凭识字的程度;识字教育更注重了。

4.始皇为了统一文字,让_____(人名)作了《仓颉篇》七章,赵高作了《爰历篇》六章,胡母敬作了《博学篇》七章。

5.《_______》所收的都是名姓、器物、官名等日常用字,没有说解。这些一面供教授学童用,一面供民众检阅用,所收约三千三百字,是通俗的字书。

6.______(朝代)和帝时,______(人名)作了一部《________》。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这部书有九千字。而且______之外,兼收籀文“古文”。

7.《______》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______》,______(人名)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

8.笔出现于_____代,却只用_______削成。

9.“六书”,即“______”“指事”“_____”“______”“转注”“______”。其中______字最多。

10.我们现在所用的字,本义的少,引伸义的多,一字多义,这源于______字。

11.晋以来通行了______,这才将同一字分读几个音,让意义分得开些。

12.象形字本于______。后世用四声分别,古代却用偏旁分别,这便是形声字。

13.______、______、形声字,是文字发展的逻辑的程序。

14.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_____,演变的方向是_____。

15.最古的文字应该是_____,又称为_______,是盘庚以后的______代文字。

【答案】

1.战国 仓颉

2. 小篆

3. 汉代

4.李斯

5.《急就篇》

6.东汉 许慎 《说文解字》 小篆

7.《说文解字》 《尔雅》,扬雄

8. 商  竹木

9. 象形 会意 形声 假借 形声

10.假借

11.四声

12.图画

13.象形字、假借字

14.应用 简易

15.甲骨文 卜辞 商

二、选择

16.下列说法中和《说文解字》不符的一项是(   )。

A.文字不断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

B.秦以前是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不同,官书虽是系统相承,民间书却极为庞杂。

C.相传最古的字书是《史籀篇》,

D.《说文解字》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体相同的。

17.下列说法中和《说文解字》不符的一项是(   )。

A.《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B.《说文解字》只有秦篆和一些晚周民间书,再古的可以说是没有的。

C.古代书写文字的方法,只有“契”,还有“书”和“印”。

 

D.“印”是在模子上刻字,印在陶器或封泥上。

【答案】

16.D 解析:《说文解字》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故选D.

17.C 解析:古代书写文字的方法,除了有“契”和“铸”,还有“书”和“印”。故选C。

三、综合探究

1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汉字的构造可以简括为“六书”,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一般认为是造字法。名号虽异,实质相同:汉字表意,以象形为基础。

(1)请在下面空格处写出与图片对应的象形字。

八年级下册名著阅读《经典常谈》第一章《说文解字》习题及答案

(2)请仿照示例,解释会意字“杳”的本义。

【示例】杲:从日,从木。日在木上,表示天已大亮。本义:明亮的样子。

杳: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水     羊

(2)从“木”,从“日”,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天色已昏暗。本义:昏暗。

(3)佳木秀而繁阴 /望之蔚然而深秀

【解析】

(1)本题考查辨析象形字。

根据示例所给的字,可以归纳,象形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是一种最古老的字体。根据①的形状可知,这字的形状像流动的水,所以此字为“水”。②根据前面示例的牛字的图形,可以猜测,此字的最上面像“羊”的两个弯曲的羊角,故此字为“羊”。

(2)本题考查根据字形推知字义。

根据示例中的解释,“杲”,“日”在“木”上是天亮,可以猜测“日”在“木”下,应该就是天黑了,所以“杳”的本义,应该是昏暗的意思。根据示例填写即可。

19.【说文解字】为进一步了解汉字文化,你和小福进行了探究,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八年级下册名著阅读《经典常谈》第一章《说文解字》习题及答案

【答案】

①一只手握着笔,上面加竹字头,表示笔杆由竹子制成。

②画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的探究。

分析“筆”字的结构,上面是“⺮”,下面是“聿”。根据“聿”是“一只手握着笔的样子”的解说,可解释“筆”字为:一只手握着笔,上面加竹字头,表示笔杆由竹子制成。

“畫”字,上面为“聿”,一只手握着笔;下面为“田”和“一”,表示田地的边界。可知“畫”字义谓一只手握着笔,标出田地界限,即画线,可此可推测“畫”字读音,简体字写作“画”。

2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横竖撇捺,勾连交错间,记忆了历史,传承了文明。汉字,一个个奇妙的组合,展现了无穷的魅力与神奇的力量。

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住了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识字,更思“知”字,我市某中学将开展以“探秘汉字”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你也来一试身手吧!

(1)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根据图片字形推知其本义。

八年级下册名著阅读《经典常谈》第一章《说文解字》习题及答案

这个字的本义是:

(2)汉字之美,美在字形,更美在表意,我们可以根据汉字字源理解字意。请你辨“即”字,完成下面表格。

八年级下册名著阅读《经典常谈》第一章《说文解字》习题及答案

【答案】

(1)书写:采。本义: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意思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2)陶渊明    桃花源记    接近、靠近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演变的理解与掌握。汉字的演变过程如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后又发展出了行书和草书。观察题目中给出的三种字体可知,上半部分是一个手,下半部分是一个木。它表达的意思是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或是叶子。这也是这个字的本义。所以这应是一个“采”字,然后规范书写到田字格中即可。

(2)本题考查汉字的理解和探究。根据积累可知,“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句意是: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可望而不可即”指可以望到但无法接近。形容看似可以到达而实际上很难达到或不能接近。“即”意思是“接近、靠近”。

21.请你根据《说文解字》中对造字的六个条例的解释,完成下面各题。

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

B.“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刃”是指事文字。

C.“人”“言”为“信”,“信”是会意文字,“江”“河”是转注文字。

D.“令”本义是发号,假借为“县令”的“令”,这是假借文字。

(2)文文找来了一些象形字的图片,请你分别写出它们对应的现代汉字。

 

八年级下册名著阅读《经典常谈》第一章《说文解字》习题及答案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

【答案】

(1)C 解析:“江”“河”是形声字。故选 C。

(2)A. 山   B. 水    C. 木   D.叶

四、简答题

22.《说文解字》有什么特点?

23.秦以后的书体演变越来越实用,越来越简易,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22.①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箍文“古文”。②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③书中每字都有说解,来源于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

23.秦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汉初还有草书,从隶书变化,更为简便。汉末“隶圆变为扁方,这是汉朝隶书的标准。魏晋之际,变为“正书”。晋代也称为“楷书”。正书本也是扁方的,到了唐代,又渐渐变长了。正书简化,便成“行书”,起于晋代。行书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最为适用。现在通用着正书,而辅以行、草。一方面却提倡民间的“简笔字”,这是求应用便利的缘故。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名著阅读

初三语文下册必读名著《简▪爱》假期自学检测题专练

2023-1-28 21:05:08

名著阅读

八年级下册名著阅读《经典常谈》第二章《周易》第二习题及答案

2023-1-29 16:41:0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