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学早就结束,把这学期的第一篇写话留在了周五下午,利用一节课加课后服务的时间,在充分指导的基础上,在给足时间,让孩子们当堂练写,完成度还是比较满意的。
第一步:了解写话的具体要求,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
一起读书上的“写话要求”,明确这次要写的是“好朋友”,是写“一个人”。
这里强调“写人”,是因为有些二年级小朋友,看到“好朋友”,会立刻联想到家里养的小动物,或是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先弄清楚描写对象,防止出现完全写偏了的现象。
再根据表格提示,明白可以“怎样写”。
图片
但是,教材上的三个问题罗列和表格的形式,很容易让孩子陷入“回答问题”的思维。
如果以此为例,孩子很可能就用几句话,给出三个问题的“标准答案”,而表格中呈现的几句话,也会让孩子们照着样子,每一个方面写几句话就完了。
第二步:重点交流如何写“长什么样子”。
写人最难的就是“样子”,在小孩子看来,大家长得都是一个样啊,他们写出来可能就是一个模样:圆圆的头、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
首先出示一句“千人一面”的描写,问孩子们如果像这样写一个人的样子,有没有必要?会不会让人印象深刻?
他们都说不会。
好,那该写哪些“样子”呢?
来看书上的示范——“他掉了一颗门牙”“他的脸圆圆的,笑起来有个小酒窝”。
问孩子们:“这个小朋友的样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他们都说“掉了一颗门牙”“有个小酒窝”很特别,“脸圆圆的”虽然很普通,但主要是为了突出后面描写的“笑起来有个小酒窝”。小酒窝和圆圆的脸相映衬,马上给人很可爱的感觉。
小结:“写好朋友的样子,就要写出他与众不同的地方,也就是很有特点的样子。
光说还不够,又补充了《读写课》上的两篇文章,从其中对好朋友样子的描写,知道了写样子除了写长相,还可以写一写好朋友的穿着、性格等。
图片
第三步:试着写一件具体的事情。
教材上写话的要求是“写我们经常做的事”,《读写课》上有一个自选单元,要求学着用对话的形式,写一件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的事。
结合这部分内容,让孩子们在写清楚“和好朋友经常做什么事”之后,再试着选一件具体的事来写一写。
这是一个拔高要求的挑战,也是结合我们班孩子的能力现状安排的。
在一年级,我们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写对话”练习,他们目前对“对话”的掌握还是不错的,能基本正确使用双引号,知道怎样写清楚自己和别人的对话。
这个要求不强求,一部分暂时能力还达不到的孩子,就写出“经常做的事”完全可以,这本来也就是教材写话的标准。
鼓励更多的孩子跳一跳,去达到更高的程度,也没问题。
第四步:当堂写话,巡视指导。
根据前面的交流,开始写话前,把板书内容用序号标清楚,提醒孩子们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分段写,在他们当堂写的过程中,不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醒。
第一段简单介绍好朋友,除了名字,还可以写一写年龄、年级等基本信息。为了避免出现回答问题似的内容,先示范了几句。
低年级孩子写话,非常需要抓手,给出范例,搭好支架,让他们“照葫芦画瓢”,再加上自己的创意积累,就能获得表达的成功感。
第二段写长什么样子,这部分虽然经过重点的指导,但孩子们一开始写的时候,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
比如他们写“长得不高不矮”“有着黑黑的头发”这样的样子,在孩子们看来好像很特别了,但写出来就“泯然众人”。
继续指导,告诉他们哪怕写的是比较普通的样子,也可以用一些很特别的句子去描写,或者联系性格爱好去写样子,如“她很活泼,总是笑眯眯的”。
第三段写在一起做什么事,然后具体写一件事。
这部分出现了两种情况,有的孩子只写了经常做什么,有的孩子直接就写一件事了,不过从内容来看,都能做到语句通顺,对话清楚,还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
最后可以用一句话结尾,对“我和好朋友”的关系做进一步强调。
图片
图片
安排清楚,边写边提示,给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全班孩子都顺利完成了这一篇写话,字数最多的孩子写了近三百字,最少的八十个字。
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部分孩子写的事情不是“我和好朋友经常做的事”,而是“好朋友做的事”,等于是单独描写一个人,这和增加了“具体写一件事”要求有关,孩子选材弄混淆了。
写得最好的是“长什么样子”这个部分,没有出现“流水线造人”的描写,对这次写话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
写之前有针对性地去指导,写的过程中及时提醒,批改时降低预期,以鼓励和帮助为目标,孩子们的当堂写话,精彩看得见。
(附:部分不同程度的学生当堂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