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到底为啥要写诗

最近热搜出现了一个话题——古代那些诗人,到底是为啥写诗呢?

结论是这样的:

我仔细想了想,这话好像。没啥毛病?

李白被贬:“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苏轼被贬:“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韩愈被贬:“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好家伙,为啥受伤的总是诗人?

 太正直了 

我们语文课本里收录的诗人,不仅要诗写的好,德行方面也试要完备。可一般来说吧,正直的人在古代,确实不是很好升官儿。

 

就拿韩愈举例子,苏东坡就称赞过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这评价实在是高的没边儿了。

韩愈这一辈子谏迎佛骨,孤身入敌营劝降,但是有啥用呢,他老人家还不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早上上个书,晚上就给贬到岭南去了。嚯,但凡皇上干别的事儿也有这效率,唐朝都不至于没了。

 

对于这些正直的诗人们,只能说:没有被贬或者人生一帆风顺的那些人们,是不可能写出那些荡气回肠的诗作的,只有在人生的坎坷多难磨砺下,一个人的作品才能给人以切入骨髓的感触。

 

韩愈本人也对为啥开心的时候写不出好诗,不开心的时候写的东西贼好这事儿做过论断————“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太皮了 

有些诗人确实是忧国忧民,古代统治者又光想看歌舞升平,所以被贬。但是还有那么几位诗人,多少是因为自己太皮,导致被贬或是不被录用。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说说刘禹锡,本来被认定为宰相之才,结果因为太狂了,公元805年的时候被贬了,过了十年之后,815年,朝廷决定重新录用他,于是把他召回京。

 

按说过了十年,脾气也该稍微改改,可是他倒好,回到京都第一件事儿,就是写首诗讽刺一下大家。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啥意思呢,主要就是说——你们这些人啊,一个个志得意满什么呢,不过是我不在的时候混上去的罢了。

 

 

嗯,嘴瘾过完了,下场是什么呢,当然是马上,立刻,因为这首诗被贬了。

 

这事儿还没完,又过了十年,刘禹锡终于把贬谪自己的唐宪宗熬死了,新皇帝决定重用他,召他回京,按说这都20年了,您老人家该安分点了吧。

 

刘禹锡:我就不。然后又写了一首诗。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首诗的讽刺意味就更明显了,当初贬我的人呢,死的死,老的老,可是我呢?我又回来啦!

结果这首诗传入了新皇眼皮底下,新皇帝一看,嚯,怎么个意思,嘲讽我爹?你完了,于是刘禹锡一辈子都没得到重用。

只能说,人作死,就会死。

 

像刘禹锡这么皮的,后来宋朝又出了一个叫柳永的,我们也挺熟。

他一开始也是打算治国平天下的,结果参加了科举没考上,实在憋不住吐槽的心,写了首《鹤冲天》,最后一句是这样说的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反正大概意思就是,当官这种浮名我不要了,喝酒唱歌才让人快乐。接着奏乐,接着舞!

 

虽然嘴上这么说,柳永身体还是很诚实的,仍然继续参加科举,几年后,柳永成绩还行,主考官把拟定的榜单送到仁宗皇帝年前。仁宗看到榜单上的柳永,哟,这不是柳三变吗,去去去,填词去,当什么官啊,就把他名字划掉了。实惨。

 

 

柳永就这样一辈子当不上官,吐槽的时候也只能吐槽下“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还说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心也是很大了。

 

 

为啥诗人被贬了或者当不上官才能写好诗,只能说是——国家不幸诗家兴,赋到沧桑句便工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诗词赏析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2021-6-19 17:33:34

诗词赏析

古诗赏析 | 倦夜

2021-6-20 13: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