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哈喽小达人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来复习一首四月份读过的杜甫诗歌,《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译文: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这是一首很简单的小诗,飧,念sun(一声),是晚饭的意思,也常常代指熟食。醅,念pei(一声),指没有过滤的酒。有个成语叫“蓬荜生辉”,“蓬荜”是对自己家的谦称——“您瞅,这破烂屋子”,这首诗中的“蓬门”一方面有类似的意思,另一方面大概也是实写,杜甫的家真就是一个“蓬门”。

 

上次读过,我们就换个角度来说。杜甫在成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从这首诗里就能看出来。首先,“花径不曾缘客扫”,很多时候,杜甫都是在自家待着,来拜访的客人不多。

 

杜甫经营这个家是很费功夫的,他选址的时候就说这地方“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绿植很多;后来又向朋友要了很多树来种着,比如“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好家伙一下就要种一百株桃树(当然,应当是虚指);因此啊,杜甫家周围大概真的算是一片小森林,他自个儿也说“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春笋太多,把柴门都给遮住了,人也不方便行走。

 

门前路这么难走,也难怪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了。

 

但是呢杜甫跟外人交往不多,跟邻人与自然的“交往”确实很多的,你看这里的“邻翁”,还有著名的“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跟动物的交往就更多了,“得食阶除鸟雀驯”“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好家伙,喂鸟,还跟鸟说起话来了,说你们今个儿知道我的意思了(我想你们了!),以后每天都得来一百回。

 

怎么样,小达人们喜欢这样安静的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