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材料二】
岳阳楼记【注】(节选)
范仲淹
①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③是进亦忧,退亦忧。④然则何时而乐耶?⑤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注】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以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身份,提出了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先后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岳阳楼记》作于他任邓州知州时。
【材料三】
邠州建学记(节选)
范仲淹
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①,亲奉圣谋,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②岁贡群士,一由此出。明年春,予得为邵城守。暑事③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曰:“奉诏建学,其材出于诸生备矣。今夫子庙隘甚,群士无所安。”国议改卜④于府之东南隅。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明年夏,厥功⑤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十楹,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归。且曰:“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欤!敢不拳拳服膺⑥,以树其德业。”
【注】①贰国政:指范种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②俾;使。③署事;到而门上任。④改卜:另行选择、⑤厥功:指建学堂工程。⑥服膺:牢记心中5、 “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中的“孤城”即指词人镇守的延州。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你认为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是怎样的?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3分)
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文言词句 |
方法 |
解释 |
(1)吾谁与归 |
查阅词典法:①返回②归还③归附,归属④结局,归宿 |
(填序号) |
(2)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 |
课内迁移法:有司业、博士之师 |
|
(3)今夫子庙隘甚 |
联想词语法:心胸狭隘 |
|
(4)广厦高轩,处之显明 |
结合语境法:前文有“地为高明,遂以建学” |
|
7、 如果将材料二划分为两个层次,下列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8、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9、宋代沈作喆评价范仲淹“文正公真一世英杰”。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内容,概括范仲淹被赞为“一世英杰”的原因。(3分)
【答案】
6、 (1)③ (2)古代学官的统称。 (3) 小 (4)光线明亮
7、C
8、 (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而高兴,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悲伤。
(2)扩大学宫,优待生员。
9、因为范仲淹心系祖国,为国效力,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