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悦远来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曾经带着自己的一些学生,一起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先到卫、曹、宋、郑、陈、蔡等国,又辗转来到当时属于楚国的叶邑。

叶邑是楚国大夫沈诸梁的封地。沈诸梁,字子高,因封地在叶,他便自称为叶公。

叶公一向对孔子十分慕名,便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一连请孔子在叶住了好些日子,并认真地向孔子请教,怎样管理好自己的封邑,推而广之,又怎样管理好一个国家。

孔子想了想,回答说:“近者悦,远者来。”

“近者悦,远者来”,孔子的意思是,要使近处的、境内的人民欢悦无怨,要使远处的、境外的人民心向往之,愿意前来。而要做到这一点,要普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使老百姓心悦诚服。

叶公听了,感到孔子讲得言简意赅,很受教益。

后来,“近悦远来”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国家或地方治理得好,远近人民全都欢迎。

成语出自:《论语·子路》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88696.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5年 1月 27日 上午10:35
下一篇 2025年 1月 27日 上午10:35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