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记篇目:《岳阳楼记》
二、基础训练。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折腰(zhé) 谷穗(suì) 宿营(sù) 分外妖娆(fēn)(fèn)
B.风骚(sāo) 轰鸣(míng) 黎明(lí) 沉甸甸(diàn)
C.娉婷(pìng)(pīng) 呢喃(ní) 轻灵(líng) 冠冕堂皇(guàn)(guān)
D.沉醉(zhuì)(zuì) 摇曳(yè) 忧戚(qī) 雄姿勃发(bó)
2.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风流 篝火 嘶哑 顿失涛涛(滔滔) B.海防 汹涌 鲜研(妍) 一代天骄
C.丰润 腐烂 飘逸 红装素裹 D.谩游(漫) 凝望 枉然 脍炙人口
3.下列选项中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C )
A.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
B.美丽宁静的村庄,在黄昏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中酣甜地睡着了。
C.大雪足足下了一夜。清晨推开大门,整个世界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D.那些“语言的巨人”,光有卷土重来的决心,却不付诸行动,也是枉然。
解析: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大地的魅力景色。此处没有提及阳光。
4.下列选项中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在发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时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一笔名。
B.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余光中,生于江苏南京,后移居台湾,当代诗人、散文家。
D.林徽因,福建闽侯人,建筑学家、文学家,是九叶诗派(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
5.原文默写。
(1)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2)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5)《岳阳楼记》中传颂千古且表达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文言文释义。
马说 韩愈 〔唐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可是)伯乐不常有。故(因此)虽(虽然)有名马,祗(祗同衹,只、仅)辱于奴隶人(奴仆)之手,骈(两马并驾,此引申为并列)死于槽枥(马槽)之间,不以(用或因为)千里称(著称)也。
马之(定语后置标志)千里者,一食(吃)或(有时)尽(吃完)粟一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食(同“饲”,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表修饰)食也。是(这种)马也,虽(虽然)有千里(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之能,食(吃)不饱,力不足,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外见(表现在外面),且(况且)欲与常马(普通马)等(相等,一样)不可得,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
策(马鞭,名作动,用马鞭驱赶)之(代“马”或音节助词)不以(按照)其道(方法),食之(代“马”或音节助词)不能尽 (竭尽)其材(才能、才干),鸣之(音节助词,不译)而(表转折)不能通(通晓)其意,执策(马鞭,名词)而(表修饰)临(面对)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加强反问语气)真无马邪?其(表推测语气,恐怕)真不知马也!
初三语文巩固复习训练(二)
一、背记篇目:《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
二、基础训练。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禅师(chán) 调和(tiáo) 瞥见(piě)(piē) 忸怩作态(ní)
B.恪守(kè) 汲取(jí) 箴言(zhēn) 矫揉造作(jiǎo)
C.游弋(yè)(yì) 濡养(rú) 麾下(huī) 抽丝剥茧(bō)
D.灰烬(jìng)(jìn) 劫掠(luè)(lÜè)亵(xiè)渎 彬彬有礼(bīn)
2.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蛀虫 容赦 妄想 心无旁鹜(旁骛) B.杜绝 绸缎 惊骇 丰功伟绩
C.赃物 贸然 涵养 富丽堂煌(皇) D.宽宥 困扼(厄) 嘟嚷(囔) 形销骨立
3.下列选项中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D )
A.兵临城下,形势间不容发,我们必须迅速作出决断。
B.本来是留给老李的位置,真怎知董事长的亲戚来了个鸠占鹊巢,可把老李给气坏了。
C高品质的景观设计与建筑相得益彰,将园艺山打造成为绵阳市标志性的居住社区。
D.一年以来的病痛折磨,已经使他的身体变得形销骨立。
解析:形销骨立指身体极其消瘦。不可与“身体”重复使用。
4.下列选项中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 )
A.《敬业与乐业》选自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合集》,这篇文章作为一篇演讲词,有极强的感染力。
B.雨果,19世纪前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积极浪漫主义)代表作家。他是一个有着正直的良知和公正立场的人道主义者。
C.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D.毕淑敏,当代作家,曾经从事医学工作20余年。代表作有《红处方》《血玲珑》等。王蒙曾用“文学的白衣天使”来评价她。
5.原文默写。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湖心亭看雪》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景物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文言文释义。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贬官或流放)守(名作动,做太守)巴陵郡。越(到)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形作名,荒废了的事业)具(同“俱”,全、都)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同“嘱”,嘱咐)予作文以(表目的)记之。
予观夫(那)巴陵胜状(胜景、美景;胜,美好),在洞庭一湖。衔(衔接)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横(广阔)无际涯(边际),朝晖(日光)夕阴,气象(景象)万千,此则(就是)岳阳楼之大观(壮丽景象),前人之述备(全面、详尽)矣。然则(如此……那么)北通巫峡,南极(至、到达)潇湘,迁(贬谪、降职)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表推测,恐怕)异乎?
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引起下文。与后文“至若”用法相同)淫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连月不开(天气放晴),阴风怒号,浊浪排(冲向)空,日星隐曜(光芒),山岳潜(隐没)形,商旅不行,樯(桅杆)倾楫摧(折断),薄(迫近)暮冥冥(昏暗),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国都)怀乡,忧谗畏讥(指责),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和煦)景(日光)明,波澜不惊(起、动),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停歇),锦鳞游泳,岸芷汀(小洲)兰,郁郁(草木茂盛)青青。而或(有时)长烟一(全)空(消散),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尽头)!登斯楼也,则有心旷(开阔)神怡,宠辱偕(一起)忘,把(持、执)酒临(面对)风,其(那)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探求)古仁人之心,或(或许)异二者之为(表现),何哉?不以(因为)物喜,不以己悲,居(处在)庙堂(朝廷)之(定语后置标志)高则(就)忧其(他的)民,处江湖之(定语后置标志)远则忧其君。是(这样)进(在朝廷做官)亦忧,退亦忧。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何时而(表修饰)乐耶?其(表推测,大概)必曰“先(名作状,在……之前)天下之(主谓消独)忧而(修饰)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如果没有)斯(这种)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初三语文巩固复习训练(三)
一、背记篇目:《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
二、基础训练。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瓦楞(léng) 装弶(jiàng) 秕谷(bĭ) 衣衫褴褛(lǔ)(lǚ)
B.獾猪(huān) 拮据(jù)(jū) 煞白(shà) 叱咤风云(zhà)
C.拖累(lèi)(lěi) 供品(gòng) 髀间(bì) 撩逗(liáo)
D.撬开(qiào) 栈桥(zhàn) 刺猹(chá) 嗤笑(chī)
2.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隐晦 恣睢 惘然 日甚一日 B.应酬 伶俐 嘻闹(嬉闹) 心无旁骛
C.镰刀 纯萃(纯粹) 空旷 歇斯底里 D.觅食 胆怯 旧茬 仓皇逃蹿(逃窜)
3.下列选项中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C )
A.这事儿还不能说十拿九稳,在没完成之前,大家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B.众人错愕不已,对这种画符念咒似的剑法实在是初次得见,虽莫名其妙,却也不敢小觑。
C.初中三年转眼即逝,我们不必叹恨时光如流水,毕竟我们获得的知识也日甚一日。
D.虽然科学界对全球暖化的影响程度尚有歧见,但若人类对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置之不理,就是玩火自焚。
解析:日甚一日:指情况一天不如一天,状况越来越差,这里应该用“与日俱增”。
4.下列选项中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 )
A.小说是以反映社会现实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学体裁。
B.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C.莫泊桑,19世纪法国优秀的积极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孤独之旅》中,曹文轩通过写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亲背井离乡到偏远的芦荡放鸭子的故事,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得住寂寞的顽强毅力。
5.原文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4)但愿人难长久,千里共婵娟。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怀念故人,感慨世事变迁的情感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6.文言文释义。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它,代指滁州城)西南诸(各个)峰,林壑(山谷)尤(特别)美,望之(音节助词)蔚然(茂盛的样子)而(表并列)深秀(幽深秀丽)者,琅琊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山(名作状,沿着山路)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表顺承)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曲折、回环)路转,有亭翼然(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名作动,取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命名)也。太守与客来饮于(到)此,饮少辄(就)醉,而(表递进)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领会)之(代词,指代“山水之乐”)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表顺承)林霏(弥漫的云气)开,云归而岩穴(山谷)暝(昏暗),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花)发(开放)而幽香,佳(好)木秀(茂盛)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表顺承)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四季)也。朝而(表修饰)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表因果)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名作动,唱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脊背弯曲,此指老人)提携(牵扶,此指小孩),往来而(表修饰)不绝者,滁人游也。临(到)溪而(表修饰)渔,溪深而(表并列)鱼肥,酿泉(用酿泉水,名作状)为酒,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蔌(菜蔬),杂然而(表修饰)前陈(陈列、摆开)者,太守宴也。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弦乐器)非竹(管乐器),射(投壶游戏)者中,弈(下棋)者胜,觥(酒杯)筹(酒筹)交错,起坐而(表并列)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倒下的样子)乎(在)其(那、这)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不久)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顺承)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游人去而(顺承)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表修饰)乐,而(表转折)不知太守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乐(形意动,以……为乐)其(他们)乐(快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太守谓(为,是)谁?庐陵欧阳修也。
初三语文巩固复习训练(四)
一、背记篇目:《送东阳马生序》
二、基础训练。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慨叹(kăi) 玄虚(xuán) 省悟(xĭng) 拐弯抹角(mǒ)(mò)
B.譬如(bì)(pì) 停滞(zhì) 颛顼(xū) 腐草为萤(yíng)
C. 程颐(yí) 玄奘(zàng) 伤痕(hén) 孜孜不倦(zī)
D.压榨(zhà) 烟囱(cōng) 懦夫(nuò) 锲而不舍(qì)(qiè)
2.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催残(摧残) 诬蔑 诓骗 舍身求法 B.虚妄 盲从 遁词 走投无路
C.卦辞 樵夫 鲁顿(鲁钝) 根深蒂固 D.视察 锻练(锻炼) 晌午 辨伪去妄
3. 下列成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农民代言人是能够为民请命,时刻把农民利益放在利益第一位的个人和团体。
B.做学问要懂得辨伪去妄,就好比买东西要能分出真货假货,不能随意轻信别人。
C.生活中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坚持,人才会变得坚强,经得起挫折。
D.我们学习要下狠功夫,不断努力,并且使自己所学的东西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学以致用。
解析: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情能够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后面不可接“坚持”,语义重复。
4.下列选项中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
B.王安石的《元日》中的“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指“酒”。
C.欧阳修的《生查子》中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元宵”这一传统佳节。
D. 韩翃的《寒食》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中的“寒食节”在古代就是清明节。
解析: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在古代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只是演变到现在合二为一。
5、文言默写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3)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4)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5)《送东阳马生序》中说宋濂陈说自己发奋苦学,不慕荣华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文言文释义。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名作动,下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是(这)日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定(旧时每晚八点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矣,余拏(撑)一小舟,拥(裹,围)毳(鸟兽的细毛)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全)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哪,怎么)得(能)更(还)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尽力,竭力)饮三大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泛指酒杯)而(表顺承)别。问其姓氏,是(判断动词,是)金陵人,客(名作动,客居)此。及(等到)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还)有痴似相公者。”
初三语文巩固复习训练(五)
一、背记篇目:《送东阳马生序》
二、基础训练。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朴刀(pō) 怨怅(chàng) 着意(zháo)(zhuó)剜口割舌(wăn)(wān)
B.作揖(yī) 带挈(qiè) 少顷(qĭng) 尖嘴猴腮(sāi)
C.解元(jiè) 桑梓(zhĭ)(zǐ) 攥着(zuàn) 顿开茅塞(sè)
D.蓼溆(liăo) 麈尾(zhú)(zhǔ) 发怔(zhèng) 摄丝戗金(qiàng)
2.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促狭 筵席 调停 箪食糊浆(壶) B.拜谒 愧赧 缪论(谬论) 如雷贯耳
C.腼腆 商酌 绾起 不省人事 C.轩敞 崎岖 聒躁(噪) 死心塌地
3、下列成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为了保全这份高薪职位,以养活全家大小,他不得不低声下气,忍气吞声。
B.投票结果一出来,众人有些傻眼,面面厮觑,就连当事人也没有料到会是这个局面。
C.听了老师的一席话,我一瞬间顿开茅塞,完全领会了这一课的中心思想。
D.自从他得了奥运金牌后,在体育界已是如雷贯耳的人物。
解析:顿开茅塞与“一瞬间”重复赘余。
4.下列选项中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A.历史演义小说是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作基础,吸取野史杂说和民间传说的内容,敷演扩大而来。“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是其特点。《水浒传》(《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B.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它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活动的精神面貌。该书代表着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社会现实的范例。
C.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为曹雪芹所作,后40回为清代作家高鹗所作。
D.《水浒传》的语言以北方口语为基础,简洁明快,表现力极强。在人物刻画上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个性化语言,即通过恰当地使用鲜明、特色的语言使人物形象、生动。
5、文言默写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3)秋瑾在《满江红》中与男儿进行对比,表达自己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是: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4)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借用典故表达了期望得到重用以御敌立功、报下国家的愿望。
(5)《渔家傲.秋思》中揭示将士思念亲人又向往功名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文言文释义。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喜欢,爱好)也(表判断语气);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表并列)取熊掌者也(表陈述语气)。生(生命),亦我所欲也;义(道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超过;比)生者,故(所以,因此)不为(做)苟(随便)得也;死亦我所恶(讨厌,憎恨),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祸患,灾难)有所不辟(同“避”,躲避)也。如使(假如,假使)人之(主谓间取独,不译)所欲莫甚于生,则(那么)凡可以(可以用来)得生者(…的方法,代词)何不用也?使(假使)人之所恶莫(没有)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表转折)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采用)也。是(这)故(原因)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只,仅)贤者有是(这)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丧失)耳。
一箪食,一豆(古代盛放实物的容器,形似高脚盘)羹(用肉菜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用作后缀)而(表修饰)与(给)之,行道之人弗受;蹴(踩踏)尔而与之,乞人不屑(认为不值得)也。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 一种量器)则(却,表转折)不辩(同“辨”,辨别)礼义而(表修饰)受之,万钟于(对)我何加(好处)焉(呢)!为(为了)宫室之(助词,的)美、妻妾之奉(侍奉)、所识穷乏者(穷困的人)得(同“德”,感激,感恩)我与(同“欤”,语气词,吗)?乡(同“向”,先前,从前)为身死而(表修饰)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接受)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这种)亦不可以已(停止)乎?此之(主谓间,取独,不译)谓(叫)失其(他们的)本心(本性,指人的羞恶之心)。
初三语文巩固复习训练(六)
一、背记篇目:《曹刿论战》
二、基础训练。
-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C )
- 簇新(cù) 旌旗(jīng) 挣脱(zhèng) 绯红 (fěi)
B、稻穗(suì) 舵手(duò) 飞窜(cuàn) 呻吟(shēng)
C、干瘪(biě) 淤滩(yū) 梅岭(lǐng) 号叫(háo)
D、阎罗(yán) 纤绳(qiān) 笑涡 (wō) 迷惘(wǎng)
(A绯红 fēi 呻吟shēn 纤绳qiàn )
2、下列字形正确的一项( C )
- 隧洞 涡行 苍茫 舍生取义 B、薰黑 喷薄 捷报 取义成仁
C、驳船 装饰 翡翠 血雨腥风 D、疲备 矿灯 胚芽 伤痕累累
A、蜗行 B、熏黑 D、疲惫
3、下列成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 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主和自由而奋起反抗。
- 中国历史上取义成仁的人物很多,史可法就是其中一位。
- 扶贫工作组的同志们翻山渡河,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颠沛流离,才到达那个山村。
- 某些外国媒体曾一味否认中国应对疫情的措施,真是自欺欺人。
“颠沛流离”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不合语境。
4、下列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如《范进中举》中“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句中的“文曲星”
按旧时迷信说法,指主管文运的星宿。
B.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戏。
C.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戏剧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屈原》《天下第一楼》《枣儿》均是多幕剧,是独幕剧。
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涂 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C(枣儿》是独幕剧。)
5.原文默写: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的理由: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文言文释义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 用 )五百里之地易( 交换 )安陵,安陵君其( 表祈使语气 )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施予恩惠 ),以大易小,甚善;虽(虽然)然(如此,这样),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通假字,通“悦”)。安陵君因使( 派 )唐雎使(出使 )于( 到 )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凭借 )五十里之地存者,以( 把 )君为长者,故不错意(在意,错同“措” )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 给 )君,而( 但,但是 )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同“欤”,语气词 )?”唐雎对曰:“否,非若( 像)是也。安陵君受地于( 从 )先王而守之,虽(即使)千里不敢易也,岂直(哪里只是)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消独 )怒( 发怒 )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消独)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裸露 )跣( 赤脚 ),以头抢( 碰,撞 )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 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之怒也。夫专诸之( 消独)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 到 )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 助词,的 )士也,怀怒(名词,愤怒 )未发,休(吉祥 )祲(不祥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抜)剑而(表修饰 )起。
秦王色挠(面露胆怯之色,挠,屈服),长跪而(表修饰 )谢(道歉 )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只,仅仅)以( 因为 )有先生也。”
初三语文巩固复习训练(七)
一、背记篇目:《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基础训练。
-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B )
- 荤菜(yūn) 间或 (jiān) 孱水(chàn) 莺啼燕啭(zhuàn)
B、契诃夫(hē) 锱铢(zī) 盘桓(huán) 战战兢兢(jīng)
C、醋栗(lì) 逮捕(dǎi) 扭绞(jiǎo) 两肋插刀(lèi)
D、藏匿(nì) 荣膺(yīn) 腌臜(ā) 断壁残垣 (yuán)
(A、荤菜hūn 间或jiàn C、逮捕dài D、荣膺yīng )
2、下列字形正确的一项( D )
- 附合 顷刻 熏陶 不屑置辨 B、惦记 坎肩 侍候 乱篷篷
C、魁梧 赔偿 结帐 无精打采 D、惋惜 服辩 旗帜 千钧之力
A、附和 不屑置辩 B、乱蓬蓬 C、结账
3、下列成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 他积极下乡,扎根基层,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千钧之力的精神令人敬佩。
- 回到阔别已久的母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 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妙手回春,使许多新冠肺炎患者恢复了健康。
- 自然科学领域中,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A“ 千钧之力 ”形容力量非常大,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天伦之乐”是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欢乐,能用于师生之间。 D“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不能形容自然科学领域的现象。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和课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 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在《山水画的意境》中结合文学作品和山水画的创作,探讨“意境”问题,层层阐述,条理清晰;文中较多引用实例,丰富了观点的表达。
B.《溜索》记述的是“我”跟随马帮,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过。告诉我们在大自然面前要勇敢地接受挑战,在艰难险阻中磨炼成长,在困难面前要积极乐观、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爱他人。
C.《谈读书》的作者弗朗西斯·培根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散文作家。文章围绕读书的话题,探讨了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功用等问题,颇有启发意义。
D.《不求甚解》的作者是著名小说家马南邨,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语源的回溯分析,推求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的本义,引导读者认真体会不求甚解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D(马南邨是杂文作家)
5.原文默写:
-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的好局面。
(5)邹忌是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三个方面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
6.文言文释义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 得到 )书以( 表目的,来)观,每假借( 借 )于(向)藏书之家,手(用手 )自笔录,计日以( 相当于“而”)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 代抄录书 )怠。录毕,走送之(代书 ),不敢稍逾约。以是(因此 )人多以(把 )书假余,余因(因此)得遍观群书。既加冠( 成年 ),益慕圣贤之( 的 )道(学说),又患(担心,忧虑)无砚师、名人与游(交往),尝趋( 快步走)百里外,从( 向)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请教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言辞和脸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 相当于“而”,表修饰 )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等待)其欣悦,则又请焉( 兼词,“于之”,向他 )。故余虽愚,卒( 终于 )获有所闻。
当余之( 消独)从师也,负箧曳(拖,拖拉)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 却)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 热水 )沃灌,以衾拥覆,久而( 表修饰 )乃和。寓(寄居 )逆旅( 旅店 )主人,日再(两次 )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若神人;余则(却 )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因为 )中有足(值得)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不如,比不上 )人也。盖(大概 )余之勤且艰若(像 )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这里指有官位的人 )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 跟随 )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比)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 这里指朝廷 )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给予,赠送 ),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古代学官名 )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兼词,“之于”)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不是)天质之卑,则(就是)心不若余之(消独)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 凭借)乡人子谒(拜见)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 表并列 )色夷( 脸色平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 这 )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父母 )也,余故(特地,特意 )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诋毁,毁谤 )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初三语文巩固复习训练(八)
一、背记篇目:《出师表》
二、基础训练。
-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 A )
- 聪颖(yǐng) 藻饰(zǎo) 狡黠(xié) 味同嚼蜡(jiáo)
B、诘难(jí) 暮霭(ǎi) 夔门(kuí) 吹毛求疵 (chī)
C、谚语(yàn) 譬如(pì) 笼统(lóng) 栩栩如生(xú)
D、驱遣(qiǎn) 苟安(gǒu) 拘泥(nì) 信手拈来(niān)
- 狡黠xiá B、诘难jié 吹毛求疵 cī C、笼统lǒng 栩栩如生xǔ D无)
2、下列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D )
- 统筹 逻辑 要诀 全神惯注 B、炼达 枝节 渲染 浮光掠影
C、真挚 蛾眉 寂寥 身临其镜 D、惆怅 附丽 姑且 铢两悉称
A、全神贯注 B、练达 C身临其境
3、下列成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A )
- 这篇文章观点不明,语言平淡,描写也不细腻,读起来味同嚼蜡。
- “生命的长度在于厚度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校长的一番高谈阔论,让学生们深受教育。
- 在青山绿水中浮光掠影,在名篇佳作中流连忘返,都能让我们领悟美的真谛。
- 不管是中国古典文化,还是外国经典名家,闻一多先生讲课时都能铢两悉称、如数家珍。
B“高谈阔论”是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不合语境。C“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不合语境。D“铢两悉称 ”形容两方面轻重相等或优劣相等,不合语境。
4.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A. 劈波斩浪、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疫情蔓延、多边主义,分别是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B. 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点。二者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
事件中的片段。
C.古人用辞谦敬有别,例如:垂询、高见、奉陪、劳驾是敬辞,家慈、拙见、鄙人、见教是谦辞。
D.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它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服装,所需的道具、布景,提示人物的表情、动作等等。
A(“劈波斩浪”是并列短语)
5.原文默写: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文言文释义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军队)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参与 )焉?”刿曰:“肉食者鄙(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 凭借 )战?”公曰:“衣食所安( 安身 ),弗敢专(独自享有 )也,必以(把 )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 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玉帛(丝织品),弗敢加( 虚夸,夸大 )也,必以( 按照 )信(实情 )。”对曰:“小信(信用)未孚(使信服 ),神弗福(赐福,保佑 )也。”公曰:“小大之狱( 诉讼事件 ),虽(虽然)不能察,必以(根据,按照)情(诚实,这里指诚心 )。”对曰:“忠之(这/助词,的)属(类)也。可以(可以凭借)一战。战则请(请允许 )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击鼓 ) 之( 音节助词,无实义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大败)。公将驰( 驱车追赶)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表修饰/表顺承)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 已经 )克(战胜),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第二次 )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充满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倒下 ),故逐之。”
初三语文巩固复习训练(九)
一、背记篇目:《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二、基础练习:
-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B )
- 瘦削(xuē) 收揽(lǎn) 非难(nàn) 哗众取宠 (huá)
- 诡谲 (jué) 伫立(chù) 睥睨(pì) 喃喃自语(nán)
- 稽首(qǐ) 拾掇(duō) 打镲(chǎ) 喜幛子(zhàng)
D、行头(xíng) 蓦然(mò) 翘首(qiáo) 囫囵吞枣(lún)
(B、伫立zhù )
2、下列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B )
- 雷霆 犀利 鼎盛 骂骂咧咧 B、侦揖 捣蛋 晃子 赫赫扬扬
C、忌讳 凄惨 景仰 雕梁画栋 D、蹑手蹑脚 无可奈何 咬牙跺脚 另请高明
B、侦缉 幌子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A.小城里出现了这种危险事情,人们到处议论,弄得满城赫赫扬扬。
B.他认为自己是一介村野匹夫,难以担当如此重任,希望对方能另请高明。
C.穿行于朱墙黄瓦、雕梁画栋的故宫,感受我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我心中不禁生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D.对于这些无恶不作的人,老百姓恨得咬牙跺脚。
“ 赫赫扬扬”形容光明盛大的样子,也形容兴旺显赫,不合语境。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海燕》选自《高尔基文集》第五卷,高尔基,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B.现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蒲柳人家》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的传统,善于构织情节,而且故事富有传奇色彩。
C.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其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史记》,《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C(A.高尔基是苏联作家,B刘绍棠是当代作家,D.选自《战国策》)
5.原文默写:
(1)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2)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5)《十五从军征》诗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6.文言文释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长,这里指身高)八尺有余,而(表并列 )形貌昳丽。朝服( 穿戴 )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 与……相比怎么样 )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 比得上 )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 第二天 ),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谁 )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 第二天 ),徐公来,孰( 同“熟”,仔细 )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表修饰/表顺承)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表修饰)思之,曰:“吾妻之( 消独 )美( 认为……美 )我者,私(偏爱 )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对,向 )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确实 )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 认为 )美于(比)徐公。今齐地方(土地方圆 )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莫( 没有谁 )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表空间限制 )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消独)蔽(受蒙蔽/所受的蒙蔽)甚(表程度,深,严重)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当面指责 )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指责讥刺 )于市朝,闻(使……听到 )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表修饰 )间(间或,偶然 )进;期年(满一年)之( 表时间限制 )后,虽(即使)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朝见)于(到 )齐。此所谓战胜于(在 )朝廷。
初三语文巩固复习训练(十)
一、背记篇目:《南乡子》《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基础训练。
-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B)
- 遛弯(liù) 煞白(shà) 怯懦(nuò) 商贾名流(gǔ)
B、虐待(nüè) 契合(qì) 渲染(xuān) 呱呱坠地(guā)
C、腌臜(ā) 黏汗 (nián) 下坠(zhuì ) 浮光掠影(lüè)
D、污秽(huì) 鼎盛(dǐng) 落子(lào) 悄然无声(qiǎo)
( B、 渲染xuàn 呱呱坠地gū )
2、下列加点的字字形有误的一项( D )
- 竹竿 笼统 径自 喜出望外 B、笔砚 盘桓 呕吐 涓涓细流
C、掂量 憋闷 驾驭 如坐针毡 D、招架 涉猎 劝戒 狂妄自大
D、劝诫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我读了这本书,才知道世界上竟有这样的事,真是开卷有益。
B.夏天来了,南湖公园莲花盛开,风儿吹过,送来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C.作为剪纸艺术的传承人,她在剪纸技艺上总是一丝不荀,吹毛求疵,真是精益求精。
D叶老师上古典诗词鉴赏课,各种典故信手括来,旁征博引,使人受益匪浅。
C项“吹毛求疵”意思是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4.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C )
A.张养浩——元代——《山坡羊·潼关怀古》——散曲
B. 岑参——唐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古乐府
C. 辛弃疾——南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
D.文天祥——南宋——《过零丁洋》——律诗
C(岑参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歌行体)
5、原文默写: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6.文言文释义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死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困苦穷乏 ),此诚(确实 )危急存亡之秋(时候 )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朝廷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疆场 )者,盖追先帝之殊遇(特殊的礼遇 ),欲报之于(给 )陛下也。诚宜开张(扩大 )圣听,以(表目的,(用)来)光先帝遗德,恢弘(发扬,扩展 )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随意地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以(表结果,以致)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提拔,晋升 )罚臧否(赞扬和批评 ),不宜异同。若(如果 )有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 )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负责专职的官员)论其刑(罚 )赏,以昭陛下平明(公平清明 )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忠良诚实的人 ),志虑忠纯( 志向和思想忠诚纯正 ),是以(因为 )先帝简拔以遗(给予)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拿,用)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 弥补 )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善良公正 ),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行伍,部队 )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表原因,……的原因 )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痛心遗憾 )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 )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表修饰)待也。
臣本布衣,躬( 亲自 )耕于南阳,苟(姑且,暂且)全(保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 有名望,显贵 )于诸侯。先帝不以( 因为 )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猥(辱,谦辞 )自枉屈(屈尊就卑 ),三顾( 拜访 )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拿,用)当世之事,由是感激(感奋激发 ),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 )。后值(遇到)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自那时以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 把 )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早晚,日日夜夜 )忧叹,恐托付不效(效果),以(表结果,以致)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 表示期望 )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至,到 )旧都。此臣所以(表目的, 用来 )报先帝而(表并列 )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功效 ),不效(效果 ),则治臣之罪,以(表目的,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揭示 )其咎(过失);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询问 )善道(方法),察纳雅言( 正确合理的言论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尽)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面对 )表涕零(流泪,落泪),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