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考试知识点

古之学者(   )必有师。师者,所以(   )传道(   )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   )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   )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   )道也,夫(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   )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其身也,(   )(   )师焉,(   )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   )相师。士大夫之(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   )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   )反不能及,(   )可怪也欤!

圣人无(   )师。孔子(   )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不拘(   )时,学(   )余。余(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   )之。

参考答案

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师者,所以(用来……的)传道(同“授”,传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却)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本来)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在我的前头,我也应该跟从他而且把他当做老师)吾(学习)道也,夫(表示反问语气)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没有)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意思是谁懂得道,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代尊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人)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为愚,(或许,大概)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对于)其身也,(却)(以……为耻)师焉,(糊涂)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不明句读,就向老师学习,不能解决的道、业方面的疑难问题,却不向老师学习),小学(小的方面要学习)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以……为耻)相师。士大夫之(族,类。这些人),曰师曰弟子云者(云者:如此之类),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差不多)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与同列,意思是看不起)。今其智(竟)反不能及,(难道)可怪也欤!

圣人无(固定)师。孔子(以……为师,向……学习)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那些人),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一定)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门学习或研究),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皆通习之,不拘(被,受)时,学(向)余。余(赞许)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赠送)之。

古之学者( 求学的人 )必有师。师者,所以(用来……的 )传道受(“授,教授,传授” )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代词,知识和道理)者,孰( 谁 )能无惑?惑而(表假设,如果)不从师,其(那些)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知道,懂得)道也固(本来 )先乎吾,吾从而师(意动,以…为师 )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 学习 )道也,夫庸(表示反问语气,哪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无论)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尊师学习 )道(风尚)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疑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超出 )人也远矣,犹且(尚且,还)从师而问焉( 代词,他们);今之众人(一般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表转折,却)耻( 意动,以…为耻 )学于师。是故圣益( 更加,越发 )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的原因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大概 )皆出于此乎?爱其(自己的 )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 自身,自己 )也,则耻师焉,惑(糊涂)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不是)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通晓),惑之不解,或(有的)师焉,或不(同否)焉,小(小的方面)学而大遗(放弃,丢弃 ),吾未见其明(明智)也。巫医,乐师百工之( 这 )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这类人),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像 )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可,够得上 )羞,官盛(高,大 )则近谀(谄媚奉承)。”呜呼!师道之不复(恢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并列、排列),今其智乃(竟、却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 固定的)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郯子之徒(同类的人),其贤(才德优秀)不及( 赶得上,比得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一定)贤(超过)于弟子,闻(领会)道有先后,术业(学术技艺)有专攻(学习、研究),如是而已(罢了)。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全面地)习之,不拘于( 被 )时,学于(向)余。余嘉( 赞许)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赠送 )之。

易写错字填空,并翻译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 )业解惑也。

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翻译: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翻译: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向有看到那种人的明智之处。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翻译: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觉得近乎谄媚。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 智 )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欤 )!

翻译: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士大夫们瞧不起,现在他们的见识竟然反而赶不上这些人了,真是令人奇怪啊!

6.余(嘉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 贻  )之。

翻译: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之道,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文化常识。

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指以看病和降神祈祷为职业的人。

百工:各种手艺。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

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襄,相传孔子曾向他学琴。

真题试做

1、2018全国1卷】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2019全国3卷】《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跟踪练习

1.《师说》中,韩愈认为士大夫们不能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那样相互为师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如果彼此为师,就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局面。

2.《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 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这可 以用《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

4.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随着时代的进步,IT行业出现了很多学生业绩赶超老师的事例,许多人用韩愈的《师说》中两句话发感慨,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雏凤清于老凤声”,年长未必优于年轻,何以如此?韩愈早在《师说》中告诉了我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愈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今对比,批判了当下人们不良的学习风气。

8.韩愈在《师说》中表明择师标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

10.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

11.《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1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

13.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             ,       。”

14.“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         ?”一致。

15.《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          。”

16.《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

【参考答案】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7.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8.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63639.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8月 27日
下一篇 2023年 8月 27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