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B.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玄虚:空而不切实,不可信。)
C.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自己,接触困苦。)
D.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省悟(shěng) 脊梁(jǐ) 玄虚(xuán) 怀古伤今(huái)
B.诓骗(kuāng) 慨叹(kǎi) 抹杀(mǒ) 前仆后继(pǔ)
C.诬蔑(miè) 渺茫(miǎo) 家谱(pǔ) 地大物博(bó)
D.笼罩(lóng) 摧残(cán) 倘若(tǎng) 自欺欺人(qī)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B.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C.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D.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超大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B.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自己)
C.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玄虚:空而不切实,不可信)
D.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却也是事实。(怀古伤今:怀念古代,哀叹现在,表示对现状不满的怀旧思绪)
5.“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这句话中“他信力”加上引号,所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强调
C.表示特殊称谓 D.表示讽刺否定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
B.读者深受喜爱的鲁迅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C.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铭记历史,也要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英雄。

二、字词书写
7.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miǎo茫( ) jī梁( )
kuāng骗( ) wū蔑( )

三、填空题
8.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2)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
(3)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 )
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_在民国时期所著的一篇杂文,最早于1934年刊发,后编入_
10.引号有四种用法:引用、强调、特殊含义、反语。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各属于哪种用法?
(1)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 )
(2)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
(3)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 )
(4)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

四、现代文阅读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1.下列对文章层次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第①②两段,鲁迅先生揭示出了敌方的论据和论点,为作者的批驳树了靶子。
B.文章的③至⑤段,作者用驳论证的方法,即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来驳倒敌论。
C.文章的⑥至⑧段,作者“驳而后立”,并采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
D.文章的第⑨段,既总结了全文,又恰与开头”公开的文字”相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12.作者讴歌赞颂“中国的脊梁”,下面不能称为“中国的脊梁”代表的一项是
A.王选:王选与他的团队不懈努力,攻克无数技术难关,发明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印刷方式,更是被称作“拯救汉字文化”的技术革命。
B.王进喜:王进喜誓言“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率领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C.中国女排:中国女排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这是中国女排赢得的第十个世界大赛冠军,为新中国70华诞送上了一份特殊生日礼物。
D.流量明星:流量明星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吸金能力是普通工薪阶层不可企及的,所到之处万众瞩目,为其及背后的资本力量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13.本文风格泼辣犀利、生动而富有嘲讽意味,请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两个角度举例分析这一特点。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完成小题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节选自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4.“他信力”“自欺力”加双引号起什么作用?
15.文中驳论点是什么?作者的正面论点又是什么?
16.本文语言具有辛辣嘲讽意味,请从第一段加点词“总”“只”“一味”中任选一词加以赏析。
17.第⑦段中“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五、综合性学习
18.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某校九年级开展“家·国梦”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小题。
(1)【家】幸福的家
感受亲情、孝亲敬老,让爱住我家。请捕捉家庭生活中一个温馨感人的镜头,用简洁的语言描绘。
(2)【国】强盛的国
无悔青春,无憾人生,挺起国之脊梁。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补写对联。
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的“深探”(地球深层探测)事业,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研发实现弯道超车,完成了跨代飞跃,书写了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2017年1月,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上联: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
下联:
(3)【梦】复兴的民族
细流汇江,江河成海,我们凝聚力量,描绘民族复兴的蓝图。厉害了,我的国!作为追梦少年的你,写一句座右铭,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要求:不得借用名人名言)

参考答案:
1.C
2.C
3.B
4.B
5.D
6.D
7. 渺 脊 诓 诬
8.(1)排比 (2)比喻 (3)反问
9. 鲁迅 《且介亭杂文》
10. 反语 特殊含义 特殊含义 强调 反语
11.C
12.D
13.示例:①词语运用:在文章开头,“总”,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只”,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悲观论者的嘴脸,充满着嘲讽意味。
②修辞手法: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仿拟修辞方法,仿照“自信力”造出“他信力”“自欺力”,趣味横生地将反动当局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增添了辛辣的讽刺锋芒。
14.讽刺否定。
1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16.“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惟恐别人不知,这也暗接“只求国联”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仰人鼻息的丑态跃然纸上;“一味”则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愚昧成习;沉迷其中不愿自拔,顽固不化。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尖锐泼辣的语言,极富讽刺意味,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任选其一即可得分)
17.(1)指脚踏实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使中国挺立起来,他们这些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主流,是中国的希望。
(2)当时国民党到外散布悲观论调,广大民众也因“中国的脊梁”的总被摧残、被抹杀而看不到光明。鲁迅反复赞扬“中国的脊梁”,可以鼓舞斗志,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力。
18.(1)示例:①小时候依偎在妈妈怀里听故事;②中秋节全家人齐聚一堂,赏月亮,吃月饼,笑声不断。
(2)示例:看今朝,黄大年殚精竭虑(赤胆忠心)“深探”写传奇(展风采树楷模)
(3)示例:凝心聚力,共同圆梦。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试题练习

八年级上册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知识点+同步练习

2023-7-29 21:40:23

试题练习

同步练习:第17课《昆明的雨》

2023-7-29 21:53:1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