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接话要讲究教学艺术——以《搭船的鸟》观摩课为例

课堂是师生对话的场所,具有生成性和复杂性。作为教学引导者的教师,面对学生的不确定性问答,需要巧妙接话,富有艺术性地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向文本的更深处漫溯。教师恰到好处的接话,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接话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呢?笔者以观摩的公开课《搭船的鸟》为例,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接话要准确

学生坐定后,师生开始了课前谈话,教师说道:“初次见面,咱们来互相认识一下,我姓王。”接着指定某生问道:“请你来介绍一下自己。”生说:“我姓李。”“你怎么称呼我?”“王老师。”教师紧接着追问:“为什么称我是‘王老师’?”“因为您姓王。”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还有谁来说说为什么称我为‘王老师’?”学生答不出,课堂冷了场,热场目标没达到,教师尴尬地进入了新课文教学环节。问题出在哪呢?教师的接话不具有准确性。教师的本意是引导学生回答“刚刚听老师介绍自己时说的”或者“看到课件上的信息发现的”,接着顺势总结学习可以用耳朵听,可以用眼睛看。这样,正好为本文观察事物既可以用眼睛看,又可以用耳朵听的学习内容作一些铺垫。但遗憾的是教师的接话“为什么称我是‘王老师’”让学生不知如何作答,也让教学的意图落空。如果他追问“请问,你怎么知道我姓王”,学生自然就会回答“老师,您刚刚介绍了自己姓王”或者“课件上写着您的姓名”。如此,教师紧接着就可以评价并引入:“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会听会看。有一位叫郭风的爷爷,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小时候遇到了一只搭船的鸟,请看老师写课题。”可见,课堂接话要先考虑准确性,否则学生会云里雾里,教师更会手足无措,课堂就会出现无序的状态。

二、接话要自然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效果时,先出示了两行内容:船舱  船篷  船夫橹羽毛翠绿  静悄悄  捕鱼接着问学生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第一行内容与船有关,第二行写了颜色、捕鱼的内容。”教师马上评价:“你的意思是第一行内容与船有关,第二行内容与翠鸟有关。”接着说:“‘翠鸟’的‘翠’是本课生字,怎么写好这个生字呢?我们一起看一看。”教师的接话给人生硬、急急忙忙往前赶的感觉。其实,教师此时不必心急,可以先问:“第二行内容中是谁的颜色翠绿,谁在捕鱼?”学生自然就会发现第二行内容是与翠鸟有关的,这时,教师再进行“翠”字的指导就水到渠成了。课堂接话是否自然的背后,体现的是教师课前对课堂预设是否充分,对教材的研读是否深入。

三、接话要科学

师生品读翠鸟羽毛颜色美时,教师问:“翠绿色见过吗?猜猜是一种什么绿。”学生回答:“像柳树刚长出不久的叶子的颜色。”“像碧玉一样的颜色。”“同学们真厉害,猜得准、说得顺,奖励你们看一看翠鸟的图片。”随即,教师出示翠鸟的图片并说道:“看,果真像柳树刚长出不久的叶子的颜色。”教师这一环节的接话,看似没什么问题,让学生借助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翠绿”,学生回答时还不忘鼓励。其实,违背了科学性原则,出现了科学性错误。因为,“翠”的本义是一种青色的翠鸟,引申指青绿色鸟毛,又引申指青绿色,而师生的对话犯了本末倒置的科学性错误。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这样接话:“为什么这样想呢?请仔细看看‘翠’的字形,有什么发现?”由此让学生通过观察字形,知道“翠”的字理,理解“翠”的正确意思。总之,教师科学接话的背后需要丰厚的知识储备,需要有咬文嚼字的基本功。

四、接话要有趣

学生有感情朗读过程中,读到“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时,对“吞”字关注度不够。教师指导说:“如果重音读句中的‘一口’和‘吞’,效果会更好。”教师此处接话看似指导朗读很有方法,但笔者认为失去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如果学生读不到位,不妨这样接话:“翠鸟怎么吃鱼的?老师没听清楚。”学生就会重音读“一口”和“吞”,但是为了强调“一口”和“吞”,语速就会偏慢,教师这时可以再接话:“你这只‘翠鸟’,可能不太饿,吃得有些慢。”如此,学生在教师富有趣味性的接话中领悟到朗读的秘妙,就会快乐地享受朗读。课堂接话看似微不足道,却是一门教学艺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研论文

品读解读真情 技法流露真情——《匆匆》说课稿

2023-7-20 18:21:06

名著阅读教研论文

整本书阅读要培养四种关键能力

2023-7-23 11:21:3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