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文体
(一)古代重要文体
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8.曲——由词蜕变而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元曲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①杂剧,宋代一种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②散曲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二)现代文体
1.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中的人和事,不同于生活中的人和事(记叙文几种样式中的人和事)。所以,小说是虚构的。如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人物“我”就不能等同于作者鲁迅。
小说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
按照小说的篇幅及容量,一般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三类,篇幅特别短小的叫微型小说。
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交替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此外,还运用细节描写和白描手法来刻画人物。侧面描写如运用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烘托人物性格、心情、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交代时代背景;渲染气氛。
2.戏剧——一种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综合艺术。戏剧有演员、故事(情景)、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四要素,戏剧的主要特点:①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②人物、场景、情节高度集中;③剧本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常见的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3.散文——一种篇幅短小,形式自由,能迅速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散文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应用范围最广泛,语言表达方式更灵活,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无所不可。根据散文表达方式的侧重点,可分抒情性散文、叙事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三类。“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结构的主要特点。
4.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形式自由,内涵开放,意象经营重于修辞,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基本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其中现代诗歌又分为现代风体诗歌和现代格律诗歌。
5.传记——又叫人物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应用文,体裁属于记叙文样式的一种。
(三)其他文体
1.寓言——兴起于春秋战国,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篇幅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大喻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2.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浅显生动,富于幻想和夸张,多作拟人化描写,以适合儿童心理的方式反映自然和人生,达到教育的目的。
3.神话——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和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神话大致可分为五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其中战争神话最为重要。
4.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狭义上的新闻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附近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使一定人群了解。因此新闻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公开性、针对性、准确性、广泛性等特点。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5.通讯——对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进行具体报道的叫通讯。通讯分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
6.特写——报告文学的一种,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段,细致地加以描述。
7.书信——写给具体收信人的私人通信,常见的有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书信包括称呼(顶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署名和日期。
8.计划——计划三要素:目标、措施、步骤。条文式计划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标题、正文、结尾。
9.总结——总结的三个组成部分: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正文四方面内容:基本情况概述,主要成绩和经验,存在问题和教训,今后努力方向。
作家作品
(一)古代重要作家作品
春秋时期
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或《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以“四言”为主,部分讲究“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使用赋、比、兴的手法。《关雎》《蒹葭》《式微》《子衿》均选自《诗经》。
2.《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的著作,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伟大的哲学家,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其儒学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论语〉十二章》选自《论语》。
3.《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相传是左丘明所作。《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4.《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课本选录《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
5.“四书”“五经”:“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为《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五经”再加上《论语》《孝经》为“七经”。
战国时期
1.《庄子》:又名《南华经》,庄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学派著作。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均选自《庄子》。
2.《孟子》: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所著。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富贵不能淫》《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均选自《孟子》。
3.《韩非子》:韩非和后人所作,法家的作品。韩非(约前280—前233),荀子的学生。其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4.《列子》: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基本上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杞人忧天》《愚公移山》均选自《列子》。
5.《墨子》:是战国百家中墨家的经典。提倡兼爱、非攻、尚贤等观点。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dí),华夏族,滕国人。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6.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西汉时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
7.吕不韦(?—前235),秦相,集合门客共同编成《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代表作,共160篇,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
8.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59437.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