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是一段中华民族辛酸屈辱的历史,主要讲述了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景观和圆明园毁灭的经过。读完全文,情感的涟漪激荡: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美丽的圆明园而骄傲而自豪,为如此辉煌美丽的圆明园被毁灭而痛彻心肺,为英法联军的残暴、贪婪、野蛮而义愤填膺,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锥心刺骨,爱恨满园,感慨无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太难,但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敲骨吸髓,揣摩藏在文字背后的精气神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比描写是文本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昔日之辉煌”是中华民族之骄傲,在“毁灭”之前先写“辉煌”,是作者在文章整体构思上的独具匠心。“皇家园林”“圆明三园”“众星拱月”三个词语,让被称之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精彩亮相。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绮春园组成,周围还有环绕着上百个小园子,就像是许多星星环绕着月亮一样,气势宏大。所以,理解“众星拱月”也就了解了圆明园的整体格局。
接下来作者从面到点。在这座宏大的建筑群中,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点,采用对比的手法,借助关联词语“有……也有”和“……还有……”“不仅……还有……”引领学生漫步园内。金碧辉煌的的殿堂对应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的街市对应田园风光;从各地名胜到古代诗人诗情画意中的美景,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用文字引领读者,边走边赏,流连期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这一部分无需教师多讲,学生在朗读品味中,定会对文章内容选择之精妙,遣词造句之恰当,表达方式之准确,有所感悟,也会成为他日后行文之参照。
“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这些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名称,是落实单元语文学习要素,学习和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促进理解的好素材。借助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就能设身处地地感受“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期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同时对前文的“不可估量”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就在学生依然沉浸在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情感定格在欣赏、赞美、骄傲、自豪中时,英法联军闯进了圆明园——他们是多么野蛮啊:“凡是……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实在运不走的……”“为了销毁证据……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读着这些文字,想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谁不会感到痛心、愤怒呢?大火连烧三天,竟然没有人去救火?还让他们焚烧整整三天三夜?当权的皇帝哪去了?清政府的大臣、军队哪去了?中国的子民难道都成了冷血?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它连烧三天,轰然倒下,变成残桓断柱,却袖手旁观?太令人匪夷所思了?可是读了中国的近代史就明白了这一切,屈辱的历史呀!文章读到此,眼前除了出现了圆明园被毁的惨景之外,更多的是气愤、惋惜、耻辱呀!
前文的“辉煌”与此时“毁灭”形成强烈的对比,学生通过查阅的资料,会发现是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了“辉煌”被“毁灭”了,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也就成为内心的最强音。
如何借助这样一个独特的文本,学习语言,落实语文学习要素:
本课要求认识9个字,书写15个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文朗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学文中理解字义。要求书写的汉字中“毁”“侵”的字形,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书写。
阅读此文,学生首先入眼的是课题中“毁灭”一词,这是文章的题眼,也是自课题开始就牵动学生情感变化的线索。首先,在教学中结合搜集的资料,通过诗词、图片、视频等把文字变成一幅幅流动的画面,通过学生的声音,再现园内诗情画意的景观,侵略者野蛮、无耻的暴行。其次,在读文中结合“不可估量”“毁灭”词语的不断深入理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圆明园昔日之辉煌”和“被毁灭之痛惜与愤怒”,让朗读、想象、情感,相互融合,浑然一体。
课文第三自然段园内景观的描写,借助关联词语,运用对比手法,是学生学习景物描写之优秀范式,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积累内化。
查阅资料读懂文字是阅读本文的主要方法。教学中,可以结合查阅的相关资料,交流搜集到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读懂课文。如:搜集和交流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的图片,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搜索并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感受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振兴中华之责任感……通过导读,让学生习得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读懂文字,体会文字背后情感的方法。
1.自主读文,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写字教学中引导认真观察“毁、侵”的字形,正确书写。
2.通过查阅资料,结合重点词句体会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体会课文对比写法,感受圆明园被毁灭的惨痛损失,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爱国情感。
3.借助“导学单”学习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提升提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建议第一课时完成第一、二板块,第二课时完成第三板块)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雨果
点拨:上面是一个臼齿的“臼”,下面的“工”最后一笔要变成提。
①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当时的政府为什么不制止英法联军的入侵?
一起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圆明园的“毁灭”(在题目“毁灭”一词下加上重点号),以及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板书:不可估量)
(1) 出示句子: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①“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学生说出字面意思即可)
②从中国“中国文化史”到“世界文化史”你有什么思考?
③文中的“叹号”可不可以换成“句号”?(延时评价:答案在第三板块揭晓)
学生活动:默读课文2-4自然段,圈点勾画出圆明园给你的印象。
学法预设:运用课前搜集的图片等资料,将课文描写与图片对比,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武陵春色景点图片和书中没有提及的景点。
结合搜集到的资料,仿照例句,尝试用“有……也有……”“ ……或者……”“……还有……”等关联词语,说一说圆明园其它景点,体会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点拨要点: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将一段文字读成一幅流动的画。
(1)默读第5自然段,圈点勾画,促动你情感的词或者句子。
4.面对熊熊大火中的圆明园,你想说什么?将情感凝聚在笔端,写出来。
5.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指导阅读“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信”全文,感受“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之责任。
结合学生汇报适时播放“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图片,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圆明园: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花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朝皇帝, 150余年间不断创建,最终形成占地面积,占地约5200多亩,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1860年10月惨遭英法联军洗劫并付之一炬。
1.读:认真大声地朗读课文,尝试制作课文内容结构图。
2.思:上网搜集“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武陵春色……”景点图片以及英法联军侵占圆明园的相关资料,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问:读过《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你还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选自《小学语文名师文本教学解读及教学活动设计(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