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等史书上所记载的张辽,既有名将之智勇,又有君子之风度,应该是曹魏一方数一数二的良将。《三国演义》基本依据史实,对张辽的形象作了真实的描绘。值得注意的是,演义不仅写到了张辽屡建奇功,同时也表现了他出众的口才。第二十五回,在关羽被重重包围但仍然拼死抵抗的情况下,张辽孤身深入关羽军中,以精辟的言辞劝他归降曹操,充分显示出张辽作为儒将的风采。
由于“衣带诏”之谋泄露,刘备与曹操公开决裂。刘备率军袭击曹操时中了埋伏,战斗中关羽与刘备走散,关羽不知刘备去向,只一路保护着刘备的妻小,逃到下邳旁边的一座土山,又再次陷入曹军的重重包围中。
曹操爱惜关羽的武艺人才,想劝降他,张辽表示愿意承担劝降的任务。张辽之所以有这样的自信,是因为二人都义气深重,不免英雄相惜。尤其是白门楼张辽被俘时,曹操要杀张辽,多亏关羽挺身相救,张辽才幸免被杀。基于两人深厚的交情,同时也是基于对关羽的了解,张辽便自告奋勇地来做说客了。
当时关羽被围在土山上,看到张辽一个人跑马上山来了,便问道:文远是想来同我打一仗吗?张辽回答:不是,是想起老朋友旧日的情谊,特来相见。关羽又问:文远莫不是来游说我吧?张辽回答:不对,昔日老哥你救了老弟,今日老弟怎能不救老哥呢!关羽说:如此说来,文远是打算助我突围了?张辽回答:也不是。昨夜曹公已攻破下邳,你大哥刘备的家眷安然无恙,我是特意来给你报信的。
张辽明明是来游说关羽的,但他每一句都回避游说之事,起先说是看望老朋友来了,接着说是救老哥来了,最后又说是报信来了,每一句都真正落实到游说上,尤其是报信一说,完全戳到关羽此刻最大的痛点上。因而关羽听了后很生气,立刻决绝地表示说,我今天陷于绝境,就把死当成归宿了。
关羽誓死不降,因而要劝降他确非易事。但张辽却大笑着说:好老哥,说出这样的话,岂不是要让天下人耻笑吗?张辽的大笑与反问,让关羽有些犯糊涂了:我这是为忠义而死,怎么会被天下人耻笑呢?张辽不慌不忙地地说:你今天要是死了,不仅违背了忠义,反而有三条罪!
“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刘使君以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兄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
张辽的意思是:好你个关公呢,连这个道理都不懂!你今天只想一死了之,就不想想刘备以后没人辅助了,岂不是背离了你们当初的桃园三结义?刘备把妻儿交给你保护,你只想一死了之,就不想想她们被丢下怎么办?你一身好本领,不想着为国家效力,只想逞匹夫之勇图一时痛快,你还好意思说你是忠义之士吗?作为老朋友,我不得不特意来提醒你!要死要降,你看着办吧。
看看,张辽作为说客多么会说话啊!这一番义正辞严、推心置腹、循循善诱的说词,还真把关羽给唬住了。关羽沉吟再三,觉得张辽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便软下来问张辽:降曹令人耻辱,死又死不利索,那你说我该怎么办呢?原来是张辽来劝说关羽,现在攻守易位,变为关羽向张辽讨教了,而这正是张辽求之不得的结果。于是张辽给关羽出主意说:
“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则必死;徒死无益,不若且降曹公;却打听刘使君音信,如知何处,即往投之。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详之。”
张辽的意思是:老哥若不归降,会有三条罪;老哥若归降了,反而有三大利,也才能真正做个忠义之人。老哥不就是要一心一意追随刘备吗?只要打听到他的音信,尽管去投奔他好了。
看到此处读者才明白,关羽后来“身在曹营心在汉”,听到刘备的音讯后一连过五关、斩刘将,拼死回到刘备身边,原来这主意是张辽给出的。
不过,张辽要是不给关羽这样的希望,关羽还会乖乖跟他去吗?一切都在于张辽号准了关羽的脉,这是张辽成功游说关羽的关键。于是关羽说:既然老兄说降曹有三大好处,那我也有三个要求,“望文远急急回报”,答应了我就降,不答应我就死掉算了。
看看,世上最不易被劝降的一代名将关羽,催促老朋友张辽赶紧回去,向曹操禀报他归降的三个条件。张辽做说客做到了这样的境界,也实在是太有才了。当然,这一切也在于关羽太看重忠义这一弱点,又恰好被张辽所利用。
作者简介
张黎明,男,生于1963年,甘肃省泾川县人。1985年毕业于西北师大中文系,先后从事过教育工作、公务员工作以及企业中高层管理工作,现任《新课程报·语文导刊》执行主编。系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期待您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珍爱红楼梦。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1367.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