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草船借箭”的是谁?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中写诸葛亮用“草船借箭”计,赚取了曹操10万支狼牙箭,为赤壁之战的胜利立了大功。这一回既写了周瑜的心胸狭窄,也写了诸葛亮的大智大勇和曹操的愚钝猜疑,对几个人物的刻画、描写惟妙惟肖。但是,它却与历史的实际有些出入,并不完全相符。三国的历史上确有“草船借箭”一事,不过施用此计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 赤壁之战中曹军大败之后,曹操是把主力军撤回了北方,但是他却一直留下了...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中写诸葛亮用“草船借箭”计,赚取了曹操10万支狼牙箭,为赤壁之战的胜利立了大功。这一回既写了周瑜的心胸狭窄,也写了诸葛亮的大智大勇和曹操的愚钝猜疑,对几个人物的刻画、描写惟妙惟肖。但是,它却与历史的实际有些出入,并不完全相符。三国的历史上确有“草船借箭”一事,不过施用此计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 赤壁之战中曹军大败之后,曹操是把主力军撤回了北方,但是他却一直留下了...
我会写:妒:dù(妒忌、嫉妒、嫉贤妒能)忌:jì(猜忌、忌讳、肆无忌惮)曹:cáo(曹操、尔曹、吾曹)督:dū(都督、监督、督导)委:wěi(委托、委员、委以重任)鲁:lǔ(鲁莽、粗鲁、姓鲁)遮:zhē(遮挡、遮蔽、遮盖)寨:zhài(水寨、山寨、安营扎寨)擂:léi(擂鼓、自吹自擂)呐:nà(呐喊、唢呐、摇旗呐喊)插:chā(插入、插曲、插翅难飞) 形近字:妒(妒忌)护(保护) 委(委托)季(季节)惩(惩罚)征(出征) 私...
近义词:才能——才干 妒忌——忌妒 商议——商量推却——推辞 委托——托付 预计——估计紧急——紧迫 惩罚——处罚 吩咐——嘱咐迟延——拖延 疑惑——困惑 轻易——随便 反义词:推却——接受 迟延——提前 惩罚——奖励疑惑——明白 齐全——短缺 秘密——公开 理解词语:【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推却】拒绝;推辞。【委托】请人或机构等代办。【迟延】耽搁;拖延。【翎毛】羽毛。【疑惑】怀疑困惑。【调度】管理并安排(工...
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2):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造出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交代了草船借箭的原因。第二部分(:3-5):写诸葛亮请鲁肃帮忙,作好了草船借箭的准备。第三部分(:6-9):诸葛亮周密计划,巧妙安排,终于借箭成功。写了草船借箭的过程。第四部分(:10):写诸葛亮如期交箭,而周瑜听了借箭的经过,自叹不如。课文主题: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而诸葛亮...
:1、周瑜让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故设下造箭的圈套,以公事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2、诸葛亮为什么答应造箭?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3、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周瑜以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4、周瑜既然想加害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征求诸...
1、默读课文。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答: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自叹不如。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为由,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意欲加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志,立下军令状,做好准备工作,利用草船向曹操成功“借箭”十万多支,箭如期如...
板块一:梳理故事情节,赏出“趣味” 师:同学们,欢迎来到我们今天的智慧课堂。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第五课《草船借箭》的第二课时。(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需要大家把这节课的人物梳理清楚,以及把故事情节理清楚,完成思维导图,你们做到了吗? 师:噢,完成了,谁来展示展示?好,请你来。(课件出示学生思维导图) 师:哪位同学来评一评?请你说,是啊,周瑜和鲁肃是吴国的,要是在这再加上一个“吴”字就更完...
《草船借箭》(课本剧) 旁白:(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 周瑜(不动声色):诸葛先生,我们就要和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诚恳):当然用弓箭最好。 周瑜(严肃):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但是现在军中缺件,我想请先生负责造十万支箭。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坚...
第二课时 老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你读一遍。 学生1: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周瑜是长叹一声,你把那个叹加上去,再...
第一课时 老师:同学们好。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草船借箭》就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充满了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碰到读不通的句子多念几遍。读完以后,老师请你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