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打乱一切。全球陷于停摆,高考延迟一月,奥运延期举行。
可怜读书娃:寒假作业还没做完,转眼暑假就到来!而且,面临着暑假被压缩的坚硬现实。
随着各省相继复学,一个牵动着千万家长和教师的话题,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复学后,周末要不要补课?暑假要不要压缩?
先来看这样一则信息——
几乎无一例外,各地都将“倡导周末单休”“压缩暑假”当做调整政策,希望通过这样的调整,确保正常学习时间,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省份出台“不得利用双休日、不得占用节假日、不得压缩暑假”的大胆决策!
向双休日、暑假“借时间”来补课,在我看来,是一种典型的应试至上、刻舟求剑式的思维。作出这样的决策,可能忽略了以下事实:
其一,全国各地的孩子,事实上都已经“开学”。只不过这“学”,不是在学校上,而是在家里上,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上。课本,就是“疫情”+“空中课堂”+老师所布置的各类学习资源。有的地方,甚至比往常更早“开学”——寒假没有结束,就开启了“停课不停学”。
近两月来,孩子们和父母、老师一起阅读“疫情”这本大书,经受着这突如其来的煎熬。他们从网络、电视以及各种媒体上获取信息、建构意义,学习随时都在发生。相信,庚子新年,孩子们所获得的人生体验和智慧,一点都不会比在学校里学到的少。难道,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才是学习吗?人生经验,很多时候比知识更宝贵。
其二,老师们也一直在“教学”。正月开始,大部分老师,都开启了“空中+地面”的工作模式:催交各种表格,统计各种数据,准备各种微课,批改各类作业,成为老师宅家生活新常态。人在家,心在校。不少老师,被逼成十八线网红主播。为了上好网课,一个个使出十八般武艺。真的,老师们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并不比在校轻。
这样的情况下,倘若复学后周末补课或压缩暑期,那么,上了近两个月的“空中课堂”算什么?打酱油?躲猫猫?逗你玩?教师工作时间怎么算?难不成全国统一给教师发放超工作量补贴?财政吃得消?
第三,老师、家长和学生,都经受了特别漫长的假期,大家几乎身心俱疲。而且,哪怕部分省份五月复学,大家肯定提心吊胆过日子,神经高度紧绷。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双休日和暑假的适度舒缓、调节。弦绷紧了,会断。人亦是。
第四,更为重要的是,事实上,一个人漫长的一生,半个学期,哪怕一个学期不学教科书里的内容,对人的发展,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过去五年制,难道教学质量比六年制差?未必!
第五,最为现实的问题是,暑假延至7月18日甚至更后开始,延长学习的时段,正值盛夏,把学生闷在教室,就像捂在蒸笼里,极易中暑。很多地方尚没有条件给学校配备空调。即便配齐,长时间在空调房里学习,也不利于身体。
鉴于以上种种,各地出台(或将要出台)“利用双休日或者压缩暑假补课”的政策,我认为是考虑欠妥的。
个人以为,在目前的形势下,部分地区,除了继续上好“课中课堂”,各地最需要做的是,硬性规定:不推迟暑假,不用双休日补课,不打乱学期节奏,让家长、教师、孩子身心愉快地度过剩下的半个学期,方为上策。
这半个学期,当以调理身心、舒缓情绪、平稳过渡为主要任务。
具体来说,可以做这样的调整:
第一,以省或直辖市为行政单位,每个学科由省市教研室规定一到两个单元为本学期非教学和考试内容。比如:留最后一单元到下学期学,留下一个相对简单的单元,让学生利用暑假自学。
第二,复学后周末不补课,每天延长40分钟在校时间,这样,一周可多学习200分钟,用于追赶学习进度。
第三,大幅度减少或者干脆取消校园的各种节(这少这个学期)——阅读节、科技节、文化节、体育节等,以确保基本学习任务的完成。各类进校园、征文、庆祝、督查,更不要趁机一哄而上。让校园安静下来,让师生从容一些。
第四,复学后,要加强“空中课堂”与“地面课堂”衔接研究。尽量规避对“空中课堂”学过内容的炒冷饭,而是在简单复习的基础上,尽快切入新课(事实上,不少地方已经上了三个或者四个单元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尽量让大部分学生跟上趟。
第五,家有中考、高考生的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耽误了这么长时间,赶不上别人。其实大可不必焦虑,机会是平等的,各省各地高考、中考,其实是相对各自为政的,尤其是高考,重点名校的升学率,其实是按省分配的,只要全省统一,家长就不用担心孩子“输在终点线上”。
总之,各级政府,要少一些应试至上的刻舟求剑思维,多一些特殊时期的人道关怀和弹性思维。在确保师生、家长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出台合理政策,让大家平稳地过好后疫情时期的半学期。
人生路漫漫,健康长相伴。唯有健康的身体,才有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