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组成强大的阵营,一起将薛宝钗推向了末路

作者 牛虻

宝钗进宫的梦破灭后,“金玉良缘”的说法便在贾府兴起了。

第一次出现,是在宝玉探望宝钗的时候。宝钗仔细鉴赏过宝玉的玉后,又将上边刻的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默默念了两遍。这时候莺儿出现了,说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听了自然好奇,缠着宝钗要来了金锁,看到了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宝钗和莺儿这一主一仆一唱一和,将金玉良缘首先展现在宝玉面前。

金玉良缘出现后,并不乏支持者。

首先,是王夫人。

这当然是因为薛姨妈是王夫人的亲妹妹,薛宝钗是自己的亲外甥女。

第二,王夫人更喜爱宝钗的性格。在她眼中,宝钗行事稳重,落落大方,沉静内敛。宝钗听说金钏投井后,立即赶来安慰姨妈,说金钏“绝不可能有这么大气”,又是“纵然有,也是糊涂人,不为可惜”。一席话,说得王夫人自然宽心不少。

宝钗又进一步,把自己新做的衣服给金钏装裹,解了王夫人心头的难题。

另外,宝钗与探春共同管家,把大观园治理得井井有条,王夫人自然也看在眼里。这样一个端庄大方又有才干的女孩,王夫人自然偏向于她。

第三,薛家与贾家同属四大家族,亲上做亲更是锦上添花。如此,王夫人必然坚定不移地支持“金玉良缘”。

再看王夫人对黛玉,似乎在黛玉刚来贾府时就不喜欢她。

为了不让黛玉接近自己的宝贝儿子宝玉,王夫人一副苦口婆心的样子劝黛玉,说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此外,王夫人在商量给金钏的妆裹衣服时说黛玉“素来是个有心的”,在贾母领着刘姥姥逛园子时不吃黛玉的茶,包括处置晴雯时嫌她“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等等,无不体现王夫人极不喜欢黛玉。

而究其原因,恐怕大部分是因为黛玉妨碍了“金玉良缘”。

薛姨妈不用说,自然是支持“金玉良缘”的。女儿进不了宫,儿子到处闯祸,家族日渐没落,无一不使薛姨妈要考虑女儿的婚姻大事。而女婿的最佳人选,自然是宝玉。于是,“金玉良缘”慢慢在贾府传开。

同母亲一样,元妃也支持“金玉良缘”。

省亲当天,几个姐妹一同作诗,黛玉与宝钗展示的才华应该不相上下。那么,元妃为什么会支持呢?

我想,或许是因为亲生母亲王夫人的影响,又或者是因为她认为黛玉体弱多病,在元春心底不是有福之人。

不管是什么原因,她都是公开支持“金玉良缘”。赏端午的节礼时,元妃故意赏给宝钗和宝玉一样的礼物,给黛玉的跟迎春探春惜春一样。这样做来支持“金玉良缘”,真可谓用心良苦。

另一个铁杆支持者,恐怕要属袭人了。

在袭人看来,如果宝玉娶了黛玉,很可能会容不下即将成为姨娘的自己。于是,她为了能让宝钗当上宝二奶奶,甚至不惜当着宝玉的面诋毁黛玉。她说:

“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

“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她,你得赔多少不是呢!”

她没有想到的是,这却使宝玉更加明白了只有黛玉才不会说这种“混账话”,只有黛玉才是自己的知己。

又比如,袭人评论黛玉不做针线活时说,她可不做呢,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拿针线呢。语气里甚是充满不满。为了贬低黛玉,竟然不顾丫鬟的身份,公然议论一个小姐,这恐怕不是一个丫鬟应有的行为吧。

再有,就是一些下人们了。在下人们眼中,宝钗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行为豁达,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

因此,早在她刚来时,就深得下人之心。比如周瑞,看宝钗两三天没有见到宝钗,便害怕是宝玉冲撞了,又问起宝钗的病,劝宝钗请医疗治等等,极尽拍马之能事。

红玉和佳蕙密谋时,被宝钗撞见,也说:若是宝姑娘听见,倒还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她一听见了,倘或有漏了风声怎么办呢。

另外,王夫人委托宝钗和探春管家时,宝钗体恤下人,又是给他们利益,又是苦口婆心劝说,必定更加得人心了。

由此可见,“金玉良缘”的阵营还是非常强大了。他们最终的确成功了,宝钗嫁入贾府,黛玉因此而死。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宝玉的心也跟着一起死了,最终出家,宝钗也只得孤独终老。“金玉良缘”的支持者们造成了三个人的悲剧。她们组成强大的阵营,时刻都只不过是一起将薛宝钗推向了末路。她们都只不过是薛宝钗幸福的掘墓人。他们最后流再多眼泪,也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罢了。

原创文章,作者:believ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enwoxueyuwen.com/773.html

(0)
上一篇 2019年9月17日
下一篇 2019年9月1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