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想象”,《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经典童话,阅读童话要关注其特质:如情节、人物、语言、寓意……本节课以情节梳理、人物语言以及寓意的探讨作为抓手,让学生自主归纳出童话的特点:如童话是运用想象和夸张的艺术手法来虚构的,童话的情节可以大胆想象、虚构,童话可以运用想象和夸张的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在本节课后学生在脑海中会留下童话的初步印象,实现童话的大概念学习。
二、 学习目标
1.梳理童话的情节脉络,掌握快速阅读的基本方法,了解童话的文体特质。
2.通过分析童话中看似浅显的语言,感受背后的深刻寓意。
(一)“抢答”激趣导入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部作品,谁先举手谁先抢答。
(预设:语言是生动的,情节是吸引人的,有着美好的寓意,适合小朋友看的,充满想象、夸张,是虚构的,现实中不存在的等等。)
小结:童话是运用想象和夸张的艺术手法来虚构的。
请大声地读出今天我们将要去体验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观察标题,你觉得这篇童话,安徒生会围绕什么而展开呢?(生:新装)
原来,我们可以通过童话的标题,明确文章的线索。请你以“新装”为线索,概括这篇童话的情节。完成我们的导学单任务一,在完成之前,请我们的班长给我们读一下快速阅读小技巧。
梳理情节——荒诞中的深刻
1. 讲一个简单的故事: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 、结果
2. 讲一个具体的故事
(1)时间线索:开始、接着、然后、最后 。
(2)地点线索:更衣室——织布机旁——大镜子面前——街上
(3)事件线索:爱新装——( )新装——( )新装——( )新装——展新装
【设计意图】第一次情节概括旨在运用快速阅读策略抓住关键要素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第二次情节概括重在“具体”二字,抓住线索:如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事件的发展等角度使故事讲得更具体。
故事要讲的具体生动,我们接下来再次走进《皇帝的新装》来瞧一瞧安徒生笔下的人物有怎样的特点呢?接下去我们一起关注童话中的“大人”和“小孩”,小组合作,完成导学单任务二。
附教学片段:
教师:夸张的人物形象背后有没有合理的地方呢?
生1:官员和老大臣,他们身居高位,他们担心自己的形象受损,因此在他们面对新装时权衡之后回答看得见,既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又能保住高官厚禄,如果坦诚回答,不仅会颜面受损,也会被扣上不称职的帽子。
师:官员和大臣内心想法与现实中行为的矛盾和割裂,体现了真实的人性弱点。
师:平民百姓不需要保住“乌纱帽”,为什么也“说谎”呢?
生2:他们可能畏于权势。
生3:可能只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生4:也可能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证明自己比他人更加聪明。
师:无论哪种动机,他们最终也落入了骗子的心理陷阱,不敢说出真相。他们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私欲和欲望,说着自欺欺人的话语,最终才有国王穿着所谓的新装在街上游行的闹剧。揭示了普通人性格中的劣根性。
师:作者为什么安排一个天真单纯的孩子在大街上当着所有人的面说真相?
生:孩子天性纯真,不曾被社会上坏的习俗所污染,所以始终保持着生命最本真的状态。
生:孩子是一个民族希望,用孩子诚实的发声,寄托作者的善良美好的期盼。
……
师:所谓童话,就是借助故事讲儿童能听得懂的道理。请大家再次浏览全文,想想悟到了哪些道理?
提示:从皇帝的角度、大臣的角度、围观的大人们的角度、小孩的角度。
学生回答收集:
(1)喜爱一件事物要有度,失度就会变得愚蠢 ,为人所利用。
(2)所谓的诚实忠诚也许不是真的,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
(3)有时候人们宁愿相信谎言,也不相信真话,直面真实往往需要勇气。
(4)骗子之所以有机可乘是因为抓住人们的心理,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辨别,识破诈骗技术。
(5)我们要敢于揭示虚伪,直面真实,敢于说真话。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体会夸张的表现手法可以合理地解释现实生活,采用想象的创作手法揭露复杂而真实的人性弱点。
课堂总结:
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心。”愿我们都能做一个善于说真话、敢于说真话的人!这些话语送给你们,大家一起齐读。
(六)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