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之画--惜春撵入画之感悟
作者:fish
检抄大观园时,惜春的丫鬟入画,被查出来私藏金银锞子等违禁物。
入画哭诉着解释:“这是珍大爷赏我哥哥的。因我们老子娘都在南方,如今只跟着叔叔过日子。我叔叔婶子只要吃酒赌钱,我哥哥怕交给他们又花了,所以每常得了,悄悄的烦了老妈妈带进来叫我收着的。”
事出有因,且赏的人又是宁府大主子贾珍,凤姐便说查实后也可恕,只是应追究传递人责任。
"这话若果真呢,也倒可恕,只是不该私自传送进来。这个可以传递,什么不可以传递。这倒是传递人的不是了。⋯⋯"
惜春这边,第一反应是害怕,并极力撇清责任:“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二嫂子,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我听不惯的。”
当凤姐说了查实可恕后,她依然坚持不可饶恕,“嫂子别饶他这次方可。这里人多,若不拿一个人作法,那些大的听见了,又不知怎样呢。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
反倒是凤姐,认为入画一向表现还好,且只是不知而初犯,可以原谅,只需说出传递人就好。
惜春却在入画答话前说出传递人是张妈,并说她们之间"鬼鬼祟祟",夺了入画将功抵过的机会。
一夜过去。星隐月沉,第二日又来,可有谁知晓,这一夜,入画的心是怎样害怕和寒凉?
小姐平时爱画画儿,画的画儿精巧逼真,亭台楼榭巧夺天工,花草树木秀雅美丽,人物虫鸟也栩栩如生,好看极了!
可是,画画儿这么可爱的小姐,说出的话为何这样伤人心呢?难道入画只是一个物件,可以随意摆置、丢弃吗?这些年的陪伴都是空空的吗?
入画并没有和惜春分辩理论,检抄时,检抄后。
第二日,惜春特特请了嫂子尤氏过来,细细陈说了情况,并将查出的物品与其过目。尤氏证实了此物实乃贾珍赏赐之物,入画所说不假。尤氏骂入画糊涂,不该私自传送所赠物品。惜春不骂,却说自己没脸,直叫尤氏带了入画走。
原来惜春此番只是为了打发入画,了却了这一桩羞耻。
她说:"这些姊妹,独我的丫头这样没脸,我如何去见人。"
入画的心,该是更加寒凉了。
小姐不打不骂,比打了骂了更令人绝望,但凡能打骂,那还是在管教,不打不骂了,就是欲断主仆关系了。
她跪下哭求,“再不敢了。只求姑娘看从小儿的情常,好歹生死在一处罢。”
尤氏也再三劝解,可是,任人怎说,惜春只咬牙不松口,还口出寒言,句句似刀,刺着不相干的嫂子。
真真那一时,惜春恰是"心冷口冷心狠意狠"。
入画含泪随尤氏离去,那一刻,她真的想不开,为什么同样是主子,探春舍身发怒为丫鬟,迎春即便不能说上话,也不似这般冷言冷语、冷面冷心?这自小长大的主子,这爱画画儿的小姐?为什么这样无情呢?
其实画者,自是有无情的一面的。
他们有着不少于科学家的苛严,要求线条结构和谐、色彩光影美观适当,会为了一处不合适而全盘推倒重来,很像洁疪症患者。
他们善于发现美、创造美,也一眼能剔除不美之物。他们的敏感不亚于诗人。
他们自我,那个笔下之境是他们最张扬的自我。郑板桥"胸有成竹",胸中亦是有与行相连的自我,才画得出来不同于自然的气节之竹。
"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所以惜春她秉承了画者的行事风格,坚持自我,删繁就简,只取自认的清白。贾惜春的狠心,也就只有这类人能懂。
只是,人不是物件。人,不仅可入画,还可以入心。
惜春历世尚浅,不能体会到入心珍贵这一点。所以,她撵走了入画,自以为干净和清白了。
可是,为画者,若不能体悟人心,该如何准确表达出人物?若画中人如物品一样没有情感,又如何打动观者的心?若不爱画中人,如何让画煜煜生辉,成为传世名作?
在证悟道路上,看来年纪尚轻的惜春还得走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