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初开张,天地人三皇。天形如卵白,地形如卵黄。 五行生万物,六合运三光。”《五字鉴》一开篇,就介绍了天地是怎么来的。
《五字鉴》是一部几百年来流传较广的蒙学读物,以五言诗句韵文的形式,按时代顺序将我国上自远古传说,下至元明的社会历史,进行了简单扼要的总述和概括。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问自己三个大的哲学问题: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身为中国人,你必须知道你是谁——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从哪里来——这就需要去了解我们生于斯养于斯的脚下这块大地的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到“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千字文》语段),神话人物,英雄故事,历史风云,朝代更迭,可歌可泣,可嗟可叹……只有知道了历史河流的走向,才知道我们是怎么顺流而下,来到现在;才能破译我们的血脉中、我们的基因里,隐藏着的文化信息,精神密码。我们才更明确——要到哪里去。
《上下五千年》,就是这样一本可以让我们知道来处的书。
“上下五千年”我们说起来很顺口,它的完整意思是“在中国的上下五千年中,经典的民间传说和精粹的历史故事”,因而,这只是一个缩略语。在林汉达编著的最新版《上下五千年》中,始篇就是“盘古开天地”“神农尝百草”“涿鹿大战”“尧舜禅位”“大禹治水”等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其次是“秦穆公广招人才”“宋襄公愚不可及”“重耳流亡异乡”“商人弦高救国”“晏子出使楚国”等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还有“一鼓作气”“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等烂熟于胸的成语故事……
华夏历史上,那些闪光的名字,那些动人的故事,都在书中绽放光辉。
中华文化历史久远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000年以上。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演绎出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中华文化就是我们生命之源。
《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在这套书中,编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但本书不仅仅局限于历史,而且广泛涉及哲学、军事、艺术、教育等领域,这可谓洋洋大观。
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公元前两千年就有了中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有许多动人的有意义的故事。其中有许多是有文字记载的。至于五千年以前远古时期的情况,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也流传了一些神话和传说。
比如说,还是回到一开始的话题——我们是谁?从哪里来的?这样的追问,其实,远在人类的童年时代,就已经开始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面对亘古长夜,我们的远祖还在茹毛饮血,后来钻木取火,可以点亮黑暗。但是,每当仰望星空,或者围着火堆而坐,总不免会心生疑问:我们是谁,从哪儿来的?
这就是人类的起源之谜,也是创世之秘。就好像,你们在很小的时候,也会问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爸爸就会说:“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妈妈会说:“你是从树上摘下来的”……在你们还没有长大,知识掌握得不够多的时候,对此可能还是会信以为真的。
为什么会有头顶上的天?
为什么会有脚下的地?
世间万物从何而来?
身体直立的人类又是怎么来的?
这些疑问,远古的人们,同样好奇。于是,“盘古开天地”的神话就应运而生——
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这时候,出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轻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后,天每日高出一丈,地每日加厚一丈,盘古氏本人也每天长高了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也就很厚很厚,盘古氏当然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后来,盘古氏死了,他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就变成了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神话。
“盘古开天”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写的《三五历纪》: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这就是讲述盘古垂死化身的创世神话。
这样的神话,不只是中国有,不只是汉民族有,其他少数民族,其他国家也都有。
例如阿昌族神话《遮帕麻与遮米麻》;壮族神话《布洛陀与妹六甲》;西方《圣经》既以神创造天地为开篇,摩西第一卷也就被命名为“创世纪”;埃及神话说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印第安人神话中说到神创造天地,然后从地下带领人类上来,生活在大地上;毛利人的神话说“兰奇”和“巴巴”是天和地,是万物源头;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为日耳曼神话,它说天神欧丁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于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先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成为日耳曼的祖先;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所有这些神话故事,都是在解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如果真要追根溯源的话,那就要从考古学、分子生物学上来研究,这个就很好玩了。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那就是生活在埃塞俄比亚的320万年前的“露西”,她被称为“人类之母”。
人类从非洲大草原走出来以后,逐渐有了世界如今的模样。
对这些感兴趣的同学,大家可以去看看《人类简史》。
我们说回这本《上下五千年》。书中众多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有些会比较熟悉,有些可能有点陌生。
比如说《宋襄公愚不可及》这个故事。
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时宋国第二十任国君。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展开泓水之战。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等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
读完这个故事,肯定会有很多人嘲笑宋襄公,觉得他真是太笨了,乃至最后送了自己的性命。
但很显然,宋襄公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赞美者认为他仁义有信,具有贵族精神;批评者认为他虚伪残暴,是假道学的典型。就像毛泽东说的:“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在这里,我要提个建议,读这样的历史故事,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过去的历史人物。如果大家读了张宏杰的《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读了易中天的《中华文化史》,就会对宋襄公更加认可,更为钦佩。
书中的其他故事,也是如此,我们不要用单一的眼光去阅读,也不要轻易被作者的观点所影响,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有怀疑精神。
说说这本书的作者吧。
林汉达先生,宁波慈溪人,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曾经当过中学教师,后任上海世界书局编辑。1937年,赴美国留学,回国后任华东大学英语系教授。解放后,官至教育部副部长。从上世纪20年代起就从事研究和写作,著作丰富,涉及面广,颇有影响。这本《上下五千年》,林汉达教授编写了写作提纲和部分篇目,现代作家曹余章先生写了剩下的篇目,东汉以前的部分为林汉达与曹余章合著,其余的部分是曹余章在林汉达手稿基础上整理而成。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喜欢历史,热爱阅读的孩子,快去打开这本书吧!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4986.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