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如是说。大概自古至今,文人才子们都或多或少有些英雄情结。他们怀才不遇的情怀,总会在他们的作品中展露无遗。唐朝诗人李贺,更是因此郁郁而终。
汉文帝时期的贾谊,又何曾不是痛哭流涕着感叹“才”不被世所用的一位悲情才子呢?以至最终“自伤哭泣,至于夭绝。”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我们的贾谊就有些不明此理了!
纵观贾谊的政论,其政治远见,可谓能替人主消除不测之忧;其政治主张,更能为人主革除时弊。但其急于被用,急于求成的职场心态与行事作风,还有他的那副好哭的尊容,就与其旷世奇“才”不相配了。用时下流行语讲,贾谊就是个智商高得超群,情商低得超群的一个人。
“贾生年少虚垂涕!”李商隐如是说。同样怀才不遇不被时所用的李商隐,似乎也觉得贾谊是徒伤悲,他的那么多次的哭泣,不仅哭得让人主厌烦,也哭掉了他的政治前途。试问,那位人主喜欢在与其谋士谈话时,其谋士突然为该人主的隐忧而痛苦流涕的呢?不去鼓励人主,为人主增添信心,不去养精蓄锐,为人研究出更多的对策,只知道一把鼻涕一把泪地为人主的隐忧哭泣,败坏人主的心情,人主对这样的臣子又怎会放心呢!
对此,苏轼秉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在对贾谊遭遇深深地惋惜之中,也发表了他的看法。虽然苏轼的那些看法不能被贾谊所知,但,对于我们后世汲汲于用世的人士却是很又裨益的。
苏轼说,贾谊与其谋划一次没有被采用,就整日悲天悯己,不如积极经营,使得自己上得君主的信任,下得群臣的支持;从容地与他们交往,至君臣在对贾谊信任倍至的时候,再推行他的主张。那时候的贾谊必定一呼百应,行事也会势如破竹。要成就大事业必须有所等待,有所忍耐啊!
昔者,孟子不被齐王所用,其主张也不行于世,在离开齐国的时候,他在齐国的边境踟蹰了三天才黯然离去,他是希望齐王能回心转意,召他回朝啊!孔子在谋求职位,推行主张的过程中,也是三思而行,不卑不亢谨慎有加。孔子将要到楚国去游说,他没有像苏秦一样莽莽撞撞地立马就奔到帝王面前激昂慷慨,而是先分别派了他的两位学生去试探、申明他的主张。
苏秦虽如此,但他似乎也比贾谊强。苏秦不被用之后,他不是在世态炎凉中自暴自弃,痛哭流涕,而是给了自己更强的自尊心,头悬梁,锥刺股,发奋研读,希望有朝一日终能取得人主的信任。
苏秦值得那些积极用世的人学习,姜子牙似乎也值得他们学习(只要不是沽名钓誉)。怀才“没遇”的姜子牙,没有自暴自弃,没有因年华的老去而徒增悲伤,而是怀着一颗淡定的心,整日钓钓鱼,唱唱歌,优哉游哉修身养性。但姜子牙一旦被人主所用,他就竭力发挥自己的才干为文王武王效劳,最终也功成名就,名垂千古。
虽然我们时处竞争空前激烈,人们钻营世事空前积极的当下,但愿者上钩的心态,还是必不可少的。整日怀着一颗浮躁的心,永远不会成就真正的事业。往往那些淡定的,超越名利的人才是真的英雄吧。